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数据发布

2019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日期: 2020-04-14

2019年,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主线,以打好“五张牌”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据初步统计测算,2019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2.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11.3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2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15.3%。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297.11万人次,增长6.1%。(见表1)

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2019年,“一区两群”各区域旅游业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旅游接待及收入增速明显高于主城都市区。(见表2)


二、假日旅游持续火爆

“春节”“国庆”两个长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5907.95万人次,占全年接待游客总量的24.2%;实现旅游收入880.62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15.3%。(见表3、图1、图2)


图1  2019年长假和小长假旅游接待情况

图2  2019年长假和小长假旅游收入情况

三、入境旅游稳中有升

2019年,通过持续扩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宣传,创新开展五大区域市场推广,新增7个境外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多措并举加大对客源地国家(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推介,着力打造重庆文化旅游“国际会客厅”,有力助推了重庆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在全国入境旅游增长2.9%的大环境下,我市入境旅游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以上。据统计,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1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其中:港澳台游客176.41万人次,增长5.1%,占入境游客的42.9%;亚洲136.63万人次,增长9.6%,占入境游客的33.2%;美洲34.36万人次,下降0.7%,占入境游客的8.3%;欧洲30.67万人次,下降3.8%,占入境游客的7.5%;大洋洲8.96万人次,增长5.4%,占入境游客的2.2%;非洲1.4万人次,下降6.4%,占入境游客的0.3%;其他22.91万人次,增长20.2%,占入境游客的5.6%。(见图3)

图3  2019年接待入境游客分区域占比情况

入境游客前3位的区域为:港澳台、亚洲、美洲;入境旅游人数前5位的国家为:韩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四、旅游业发展凸显新气象

(一)旅游消费增长快速。根据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测算:2019年,国内过夜游客在渝平均停留2.75天,人均天花费1037.77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503.48元;入境过夜游客在渝平均停留4.8天,人均天花费239.09美元。据此测算,全市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5.25亿美元,增长15.3%。

(二)旅游市场主体更加健全。2019年,全市旅游业态体系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主体更加健全。

1.旅行社

2019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673家。其中: 出境旅行社96家(含赴台社9家),一般旅行社577家。全年新增旅行社106家,注销14家。

2.星级旅游饭店

2019年末,全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173家,其中:五星级27家,四星级51家,三星级79家,二星级16家。

2019年末,共有绿色旅游饭店62家。其中:金叶级41家,银叶级21家。

3.旅游景区

2019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42个,新评定17个(其中:4A级14个、3A级3个)。其中: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106个,3A级景区76个,2A级景区51个,1A级景区1个。5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彭水阿依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评定已完成评定公示,涪陵武陵山大裂谷、黔江濯水景区完成5A创建任务,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列入预备名录。

4.旅游度假康养

2019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7个,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五星级温泉旅游企业3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个。

5.旅游船

2019年末,全市拥有三峡游轮33艘,其中国家五星级游轮24艘,五星级标准(正申报评定)3艘,一般游轮6艘;经营重庆“两江游”企业3家,共有“两江游”游船8艘。

6.全域旅游

2019年,武隆区、巫山县成功创建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开展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6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自治县)创建单位8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单位50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68个。

7.重点项目

2019年,48个文化旅游项目被列入市级重点项目;成功签约140个优质文旅招商项目,签约金额4190亿元。

8.旅游规划单位

201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56家,其中: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2家,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6家,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48家。

(三)旅游拉动作用逐步增强。2019年,重庆市接待游客总量(6.57亿人次,同比增长10%)和实现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同比增长32.1%)再创新高。文旅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4.53亿元;签约优质文旅项目140个,协议金额达4190亿元。因旅游业带动,2019年全市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3.4%。《2019年中国大陆民宿业发展数据报告》显示,我市民宿数量全国第一、好评率进入全国省级行政区前十。重庆连续三年在界面新闻“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位列第二,获评2019年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第一名、2019年度中国城市旅游品牌第二名。

(四)打好“五张牌”取得阶段性进展。连续两届举办大三峡旅游发展论坛、世界大河歌会,三峡库区接待游客1.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6.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38.5%;三峡游轮游船共接待游客109.72万人,同比增长10.8%。“网红景点”旅游异常火爆,市文化旅游委牵头,公安、交通、城管等市级部门联合采取改善景区交通环境、引导市民错峰出游、延长国庆灯光秀等应对措施,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央视新闻和人民网报道“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杂技秀《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正式在国际马戏城驻场演出,填补主城无驻场旅游演艺空白。举办第二届中匈温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引入世界级温泉康养品牌与产品体系“黑维兹”,全力打造“世界温泉谷”。全市9个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乡村旅游项目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加大对口扶贫和鲁渝文旅扶贫协作力度,抓好“十万山东人游重庆”等活动;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8.2%。

(五)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提速。武隆、巫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巫山县旅发集团投保1个亿与江泰保险经纪公司重庆分公司签订了《神女峰投保保险协定》,巫山神女峰成为全球首个陆地旅游资源保险案例。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联合公布8个体育旅游综合体、16个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举办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正式开园,全市首家“国际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引进中国林业集团大手笔、高起点布局重庆生态旅游康养发展。成功举办2019“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喜获2金、7银、9铜。

(六)人文旅游影响力日益扩大。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成效明显。成功举办“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全球金点子大赛”,开展舞剧“丽人行”西安快闪推广活动。推出新版重庆旅游宣传片。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合作设立重庆文化旅游国际传播中心,加大境外宣传;新设重庆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7个,依托现有17个境外推广中心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推介。“重庆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首次惊艳亮相新加坡,重庆文旅元素再次走入“世界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庆典活动。2019年,先后赴38个国家(地区)开展文旅宣传推广活动60余次。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壮丽70周年·最具影响力会展目的地金手指奖”,是全国唯一的“抖音之城”。

(七)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提档升级。全国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暨旅游厕所革命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渝成功召开;新改建旅游厕所951座。建成运营7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22个区县旅游集散分中心。全国首个过江索道5G网络建设项目在长江索道投入商用。创建评定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8个,新评定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重庆文旅大数据发布会成功举办,上线“惠游重庆”、“金牌解说”等小程序。组织实施文旅融合、融媒体规范化建设等培训项目24个,培训2400余人次;14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才项目,7人(次)入选市级以上各类专家库。2019年末,全市旅游从业人员320.76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53.46万人。全市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11750人,其中:特级1人,高级45人,中级267人,初级11437人。

(八)文化旅游市场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文旅企业数量继续呈现高增长态势,全市新设立文化旅游企业2万余家,总数达13.8万家,同比增长5.3%;其中,民营文旅企业新增1.97万家,总数达13.37万家,占所有文旅企业的96.9%,社会资本加速进入文旅领域。文化和旅游部法治联络员培训班、全国旅游执法骨干培训班在我市成功举办;“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展旅游“诉转案”试点顺利完成;“港中旅重庆分社不合理低价游案”作为全国旅游业唯一案例列入选中国法律服务网案例库;市旅游监察执法总队去年被表彰为“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件办案单位”,今年办理案卷又获评“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九大最佳案卷”,是全国省级旅游执法机构连续两年唯一入选单位。今年以来,依法审批、全程监管涉外商业演出342批次1568场次,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40多人次,受理各类网上信访事项481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市级部门开展综合执法,累计检查督导旅行社(分社及服务网点)、A级景区等旅游企业12000余家次,检查督导旅游团队、导游领队5000余次,共立案220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52件,累计罚没款160余万元,责令11家旅行社停业整顿,处理“四黑”问题25件,如期完成中央扫黑除恶第9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旅游投诉案件同比2018年下降10.9%,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

注:

1.“两点”定位: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结点上。

2.“两地”“两高”目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建设“两地”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3.“三个作用”: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4. “五张牌”:指重庆旅游着力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

5.“一区两群”:“一区”指重庆主城都市区,该区域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21个区和万盛经开区,面积2.9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009.9万人。“两群”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包括万州、梁平、开州、城口、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11个区县,面积3.4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818.8万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包括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6个区县(自治县),面积2.0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37.1万人。

6.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游客按出游地分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

7.入境游客:指报告期内来中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游客(即入境旅游人数)。

8.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中国(大陆)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

9.旅游收入:指游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旅游支出应包括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1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指入境游客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11.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