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文旅资讯 > 景区景点

开州汉丰湖景区

日期: 2019-03-07
字体:


开州,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麓,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全区面积395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开州历史悠久,其文明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殷商、西周时期。据史料记载,开州正式建县于东汉建安21年,当年刘备入川,途经开州时见这里土地肥沃、物资富庶,感叹“汉土丰盛”,就以“汉丰”赐名,在此建县。从当年建县至今,算来已1800余年。在这1800多年间,凭借着富集的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开州这块沃土不仅孕育出灿烂的农耕文明,还孕育出风华无尽的人文锦绣。

从资源和经济发展看,开州地势独特,农业经济发达。境内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为主,按照“六山三丘一分坝”分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北部地势高峻,多为林地和灌丛草地,生态植被好,适合种植药材、发展林牧业,是全国有名的生猪、山羊、药材生产基地。南部多为零星块状平坝,地势开阔向阳,土层深厚,是稻、油和柑橘水果类的主产区。开州物产丰富,当地出产的盐、茶、桔、米等多为贡品。其中,自晚唐开始进贡的开州龙珠茶是茶中上品,水竹凉席是全国六大名席之一,临江香绸扇是开州三绝之一,曾作为“重庆市亚太市长峰会”专用纪念品。此外,开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唐代张籍就曾在诗中写道:“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太平寰宇记》、《本草纲目》等典籍中也有对开州中药材的记载。据《开州志》和《万州地区中草药志》普查记载,开州境内中药材品种达1000多个,常年生产的骨干品种300多个,常年外销品种近200多个。其中,云木香产量最大,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70%,另外,玄胡、天麻、黄莲、厚朴、桔梗、川楝子、杜仲、陈皮、枳实、丹参、白芍、香附等也极具市场竞争力。在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省仅两个中药材市场,一个是成都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另一个就是开州的中药材市场,开州一直是川、陕、渝、鄂等地区的中药材集散地。

从交通状况看,开州是“秦巴之门”,在长江与巴山之间发挥着物流聚散和交通枢纽的作用。大家知道,在古中国历史上,有两条“路”影响深远,一条是以丝绸贸易为主体的“丝绸之路”,一条是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茶马古道”。但你们听说过“秦巴古道”吗?那是一条隐匿于秦巴山间,延绵五千年,纵横上万里的古道,它西通巴蜀,北接三秦,东连荆楚,南越云贵,以食盐贸易为主体,也被称为庸巴古盐道。而开州,正是秦巴古道(或庸巴古盐道)的必经之路。

据考证,自秦汉隋唐以来,从成都进入巴蜀,主要有三大通道:西路由剑门天险到成都即金牛道;中路经汉中到巴中,从巴中经仪陇嘉陵江到重庆即米仓道;东路则经安康到万源,再从万源往南到长江即子午道,又名荔枝道。其中,东路又分两条,左边一条到重庆,右边一条经开州至三峡,但经开州到三峡长江的路要近许多。所以,当年唐玄宗为讨得“一骑红尘妃子笑”,而运载的“荔枝”就是从涪州途经开州这条“特快专线”送到杨贵妃面前的。秦巴古道堪称当时的“高速公路”。今天,温泉镇的“七里廊桥”、 大进镇杨柳村的灵官庙都还保存着秦巴古道的痕迹。

因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开州就是“水陆所辏、货殖所萃”(《隋志》)的繁华之地,拥有巴蜀“小天府”、“金开州”的美誉,且人丁兴旺。早在唐代,开州全县总人口就达三万,比当时的夔州还多1/3。如今,开州总人口有169万,常住人口为30万人,是全国闻名的人口大县,劳务大县。

历史上的开州享有“秦巴门户、巴蜀小天府、举子之乡”的美誉。今天的开州则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淹没县,三峡库区最美的滨湖城市。

开州是当年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淹没县,全县淹没1座县城、7个集镇,涉及10个镇乡街道,面积共55.5平方公里,在搬迁过程中,开州的移民任务占到了重庆库区的60%以上,难度非常大。但开州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不仅顺利完成了移民安置任务,还在新城建设上创造了高效、安全、稳定的“开州速度”。

如今的开州,依托三峡蓄水,形成了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包含30多个湖湾、41个岛屿的美丽湖泊——汉丰湖。开州县城也通过高端规划,依山傍水,与汉丰湖相得益彰,配合城内淙淙流出的驷马、观音两条小河,最终形成了“城在湖中、湖在山中、意在心中”的画卷,成为一座时尚靓丽的现代都市。

近年来开州已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重庆市卫生县城,获得 “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市级文明县城”等称号;并成功入选 “中国十大休闲小城”、 “巴渝新十二景”,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被网友们盛赞为“三峡最美的滨湖城市”。

汉丰湖是典型的工程湖泊,是因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而形成的人工湖。受三峡枢纽工程运行影响,三峡库区水位常年在145—175米之间运行,从而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规律相反、涨落水位差高达30米的消落区。每逢三峡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时,开州新县城周边的消落区全部裸露,形成的消落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消落带问题,开州在县城下游4.5公里处修建了一个水位调节坝,形成了一个三峡水库的前置库,这个库就是汉丰湖。

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众多湖泊相比,开州汉丰湖是一个特殊的“新生儿”。 它安静平凡,却生机勃勃,完全可用“高大上”来描述:

“高”:是指其水位高。开州的水位调节坝可人为调节水位,它采取枯水期关闸蓄水、汛期开闸泄洪的模式,将汉丰湖的水位常年保持在170.28米以上,这较之于三峡水库枯水期的其他水域而言,水位绝对是高的。而其调节坝的原理和作用也与三峡大坝极为相似,很像三峡大坝的缩影,因此有“三峡有大坝,开州有小坝”的说法。如果大家觉得去看三峡大坝太远,不妨就近来开州看看小坝。

“大”:是说其面积大。汉丰湖水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2.5倍,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内陆湖。整个湖西窄东宽,其中最窄处为92米,最宽处为1589米,湖内蓄水量达到8000万立方米,其间还拥有30多个湖湾, 41个岛屿。

 “上”:是指其获得的赞誉多。汉丰湖虽形成不久,但因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获得了不少认可和赞誉。其中上档次的头衔比比皆是:2012年10月,汉丰湖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2014年12月,开州汉丰湖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2015年3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就连“汉丰湖”这三个字,也是由国家著名书法家沈鹏亲自题写。

 

【汉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它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三峡工程形成之后,在小江流域至汉丰湖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湿地空间。开州因势利导,将其建设成了集湖泊、岛屿、河流、湿地田园风光与城市风景为一体的汉丰湖湿地公园。

汉丰湖湿地公园位于开州县城区内东河与南河交汇处,范围东起乌杨桥水位调节坝,西至南河大邱坝;南以新城防护堤高程180m为界,北到老县城所在的汉丰坝—乌杨坝一线,规划总面积1303公顷,其中高水位运行时水域面积1089公顷;低水位运行时,水域面积520公顷,是最大的内陆湖泊湿地,也是双重水位调节下城市内湖湿地景观与人居环境协同共生的复合型湿地公园,其双重水位变化特性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其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也堪称全国之最。

因为有水位调节坝,汉丰湖的水位可涨可落,水位的升降变化,促成了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湿地景观。而为应对水位变化引发的水污染和消落带问题,开州在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消落带四级治理模式”,在湿地公园175米以上实施环汉丰湖高效绿化工程和滨湖园林景观工程,栽植各类生态树种和景观树种300余万株,中段护坡栽植以巴茅、白茅为主的草本植物,175以下区域实施林泽工程,将湖岸5至10米的区域垒高至170米,在其上栽植落羽杉、乌桕、江南桤木等耐淹树种,在150米以下的区域采取自然封育,使其成为水位消退出露季节水质净化的最后一道防线和鸟类的乐园。并逐步营造出“清风荷韵城市基塘景观”和“沧海桑田奇观”。

 

【清风荷塘】

清风荷塘是在汉丰湖的滨湖地带挖塘堆基,逶迤十里种植荷花后形成的唯美画境。它是在每年退水的时候,利用滞留的淤泥,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泥塘,并在这些泥塘中种植各种水生花卉、水生蔬菜后生成的。这些荷塘不仅收集了城市污水,化解了枯水季汉丰湖尚存的消落带问题,还丰富了湿地景观,并为湿地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每年夏季,汉丰湖畔碧叶连天,莲花盛放,清风弄荷,万般旖旎,到了冬季,多达150多种的水鸟会飞来湿地过冬,其中不乏鸳鸯、红腹锦鸡、棉凫花脸鸭。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红嘴鸥、赤颈鸫等珍稀品种,甚至还有鸟类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形成了“夏赏荷花,冬观水鸟”的生态景观。

为更好地观赏群鸟,饱览湿地风光,开州还专门建设了观鸟台。观鸟台位于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内,面积300余平方米,分为观鸟平台和观鸟楼两个部分,是汉丰湖观赏鸟类和鸟类监测的重要设施。

 

【沧海桑田奇观】

沧海桑田是在长江支流小流末端的澎溪河流域,至汉丰湖景区地段,为加强汉丰湖湿地治理,由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实施,中国工程院专家组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在湿地公园内外实施的“沧海桑田”工程。在该区域范围内大量种植饲料桑,利用这种桑树能在水陆生长的两栖特性,在免耕、免肥、免农药、免饵料的前提下,将湿地沿岸打造成为一派“桑田”。每年冬季,当水位上升,桑林沉入水中,夏季水位下降,桑林浮出水面,绿意盎然。从而营造出了“冬为沧海,夏为桑田”的诗意美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大家熟悉的诗经中的经典诗句,如今,这也是对汉丰湖湿地公园风光的最好描述。

 

【滨湖公园】

滨湖公园是开州在县城和汉丰湖之间打造的一条生态隔离带。全长40公里,总面积约260万平方,是重庆市滨水线最长、面积最大的滨湖公园。整个公园宛如一条碧绿色的丝带,系在汉丰湖畔,也系在开州县城的边缘。

滨湖公园定位为城市生态景观绿地和城市景观阳台,公园内设置了亲水栈道、亲水平台、石龙船等亲水点,充分体现近水、观水、亲水的理念。

公园建设分三个层级,第一级沿滨湖路边缘,大多以广场、绿地、假山以及亭台楼榭为主体,突出公园的休闲性;第二级为173米水位处的慢速观光道和171水位处环湖人行步道,突出公园的运动性;第三级则是在人行步道以外,多为台阶或湿地,突出亲水性。

滨湖公园内处处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各类亭台楼榭,古树假山,深刻彰显千年开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间有“得灵台”、“黄桷古树”、“六合园”、“雪宝山石韵”、“演艺场”、“童趣园”、“观光道”、“桂花园”、“金果园”、“贤相园”、“花鸟市场”、“主体广场”等数十个大型景点,还有8000平方米的大型游乐园,4300平方米的人工沙滩,5940 平方米的游泳馆场。在这里可以观汉丰湖景,也可以感受文化古韵;可以休闲漫步,也可以翩翩起舞;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开心吃喝。逛滨湖公园,已经成为开州市民寒暑易节、早出晚归的戒不掉的习惯,更成为外地人来开州的必到之处。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汉丰湖南岸文峰岛上,为旧址复建工程。塔共计9层,通高42米,塔刹似宝瓶顶,呈平面六角形,塔顶每个面均有翘檐,檐翼挂有风铃,迎风而鸣,声似琴瑟。塔身四面均辟有半圆拱券门窗,每层门窗上均有额楣,以无数青花瓷片镶嵌出各类题词,如“俯瞰凌波”、“扶摇直上”、“气象万千”等,以示塔之气势与良好祝愿。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柱、塔心室等部分组成。塔门上嵌有一长方形石塔铭,“文峰塔”三个大字分外醒目。塔的基座为石质六角束腰须弥座,表面浮雕出连续性的仰覆瓣连和卷草花纹,玲珑秀丽。

据《开州志》记载,开州文峰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804年),原址位于县城东5里的宝塔窝。最初的塔高约10丈,共分9层,建筑雄伟,结构别致,精雕细刻。塔从下往上螺旋上升,内空宽敞,每层均有精美浮雕,更有文采蔚然的诗文。文峰塔原为全石料结构,在全国都十分罕见,被称之为重庆石塔之冠。

然而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峰塔被拆毁。原文峰塔倒掉后,在塔原址前方5米处,留有三块依旧完好的大石碑。这三块碑并肩而立,中间的石碑上刻着“文峰塔”三个遒劲的大字,两侧的碑上则分别是文峰塔碑的碑文和碑序。碑文碑序上的字清晰可见,上面所署日期均为“大清嘉庆十年”,且通过碑文可看出当年修建文峰塔的历史意义。

据碑文记述,开州最早修塔,以塔镇住开州文脉,“一修科名代出”。但所修的塔不断倾废,开州很难出举子。后来见城东有一地势耸秀全城,有人认为此处“司命监震、上应天星”,于是新建塔于此,命名为文峰塔。文峰塔建好之后,开州人才辈出,尤其是清光绪年间,历史上的“公车上书”中,开州参加的举人有六人之多,将近占川省签名举人的十分之一,开州“举子之乡”声名远播。至今尚有“开州的举子云阳的盐,新宁(开江)坝子梁山(梁平)的田”的民谣。

 

举子园】

为传承开州举子文化、彰显开州历史人文,开州在文峰塔下,将整个文峰半岛打造成以开州“科举文盛”为主题的园林景观,这便是举子园。

举子园占地面积约127亩,建筑面积约15800平方米,总投资2.25亿元。举子园以“文峰耸秀、科举文盛”为定位,建设有 “文庙”,“考院“盛山书院”等主体建筑,展现出中国科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举子之乡”的人文风采。

在文峰举子园内,各类人文雕塑惟妙惟肖,精彩诠释开州历史人文中的一个个典故。每个典故建成一园,从而使园园均有渊源、有故事、有品位、有前景、有高度。如文心园是以唐朝名臣柳公绰之妻在开州“和丸教子”的典故为主题,文盛园以唐代名相韦处厚在开州盛山赋成《盛山十二景诗》的典故为主题;还有围绕开州6举子“公车上书”典故的文沁园;以“堂前植双柏、一门两进士”的晚清名臣陈坤、陈昆的典故为主题的文魁园;以盛山原盛山书院旧址,发掘出盛山灵泉的典故为主题的文脉园;以少年刘伯承、邹靛澄、谢南城等“开州三才子”砺志成才典故为主题的文才园。每个园都别具一格,展示出开州丰沛灿烂的历史文明。

 

【风雨廊桥】

廊桥又可称作虹桥,因桥有顶,既可保护桥梁,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所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上都有广泛应用。

开州风雨廊桥全长507米,是开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以水位调节坝坝顶为廊桥路基,是一座依势建成的具明清风格的仿古长亭。风雨廊桥古色古香,整个建筑突出“明清风格”,彩釉青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宛若水天之间一座美丽宫殿。

廊顶上万幅以开州人文为主题的各类画作应暇不及,廊桥两边廊柱上有由国内名家挥毫题写的突出“汉土丰盛”主题、抒发“千年开州、灵动水城”情志的上百幅古体诗词和楹联,丰富了汉丰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由著名书法家沈鹏亲笔题写的“汉丰湖”三个字更增添了廊桥的诗情画意。

 

【鱼道】

汉丰湖下游的长江支流澎溪河中,有长江里的胭脂鱼、岩原鲤、白甲鱼等众多珍稀水生物。它们大多有在洄游季节溯流而上繁殖、索饵的习性。汉丰湖良好的水质和茂盛的植物,使其成为了鱼类的天堂。湖内的鱼类有74种之多,其中不乏中华间吸鳅、四川华吸鳅、宽体沙鳅、长鳍吻鮈等重点保护鱼类。水位调节坝筑坝截流,如果不留出专门通道,自然会阻止鱼类的洄游往返。

为了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在汉丰湖水位调节坝建设之初,专门在坝底设立了642米错落有致的鱼道。鱼道迂回在风雨廊桥北端,无论潮起潮落,雨打风吹,这道“生命的出口”都会始终如一地畅通无阻,永远为鱼类洄游至澎溪河上游繁殖大开“绿灯”,鱼儿何去何从,自己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