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房阙-无铭阙
中国峡江地区汉代衬托性石构建筑。阙是指古代宫殿、祠庙、陵寝等建筑群前面左右对称的高大建筑物,其形体基本由阙基、身和屋顶构成。阙屹立于建筑群前,既起装饰作用,也是建筑物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物和地域界线的标志物。
丁房阙:汉代双阙。位于重庆市忠县人民路76号,背山面江。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始建于东汉晚期,宋、明时期分别对右、左阙进行过修复。双阙分东西对立,相距2.46米。两阙基座均埋于地下。左阙为子母阙,即由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的两个阙和上下相叠组成一体的阙。左阙高约6.26米,地上部分有阙身、腰檐、阙楼、阙顶等,由11块石构件组成。阙身为一整石,略有收分,正面铭刻明万历“巴国忠贞祠铭”。上置方石,上为枋子,刻有两层枋,四角出头,上置扁石承腰檐。阙楼下部的方石,上为斗状块石,四面刻斗拱,栌斗下均立蜀柱。重檐庑殿顶,正脊当中有脊饰。阙身浮雕人物走兽。右阙为单体阙,高5.55米,地面以上由九块石构件组成,形式与左阙大致相同,但腰檐、阙顶未刻出细部。
无铭阙:东汉重檐仿木结构石阙,原址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约8公里处的佑溪村的古驿道旁。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汉,现存右阙,1988年修复。总高5.66米,由九块料石叠砌而成,包括阙基、阙身、阙檐、阙楼、阙顶等。阙基长1.68米,宽1.24米。阙身为一整石,上置一方石,四面刻上下二层枋子,四角出头,枋头作叠涩,背面两侧斜出枋头。上置斗状石块,再上为阙檐,檐椽作扇形排列,刻有瓦当。阙檐上部方石,其上为扁石。再上为斗状块石,四面浮雕斗拱,栌斗下均立蜀柱。阙顶为庑殿顶,形制与阙檐基本相同,三面出檐,侧檐稍长。阙上有多处浮雕图案。阙身正面刻一怪兽,右侧为白虎浮雕,上部四角各有一裸体角神。腰檐以上的阙楼,正面浮雕怪兽头部,背面为怪兽尾部,似阙楼镇兽。
丁房阙和无铭阙均是峡江地区仅存不多的汉代石构建筑,作为墓前的建筑,两者不仅反映了汉代建筑的风貌,也反映了峡江地区汉代的丧葬习俗。丁房阙和无铭阙为研究峡江地区汉代建筑和丧葬习俗提供了确切的资料。为了更好地保护,2003年丁房阙和无铭阙均搬迁至忠县白公祠内。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