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摩崖造像
中国西南地区唐宋时期佛教石窟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包括北山、南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岩摩崖造像及多宝塔。1961 年,北山摩崖造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及多宝塔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北山摩崖造像。2019年,妙高山、舒成岩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城区北面1公里的北山,为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开凿于唐景福元年(892 年),后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余年完成。
北山摩崖造像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岩、营盘坡等处,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重要代表之一。
佛湾为北山造像集中区,造像崖壁高7米,长300米。龛窟通编290号,存像2000余躯,铭文130余则。造像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多晚唐及五代作品,北区多两宋作品。南区第3、5、9、10 号等龛造像,为晚唐典型作品。有乾宁、光化等纪年的第50、51号龛,人物造型丰润华丽,富于写实。第5号毗沙门天王像亦为晚唐造像,像高2.5米。有圆形素面头光,面南而立,形象雄健,头戴高方冠,身着甲,腰佩刀,右手平伸,左手上举,足踏夜叉。天王像左右侧为侍者和部属,形象各异。
北区是北山造像的精华,如第136 号转轮经藏窟,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至十六年(1142—1146 年)。方形平顶窟,高3.79 米,宽4.12 米,深6.79米。窟底中央刻转轮藏,基台为须弥山,须弥山中部束腰位置刻一蟠龙。东壁居中为主尊释迦佛,双手置胸前结印;佛像左右分别为观音、大势至菩萨。南壁为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北壁为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 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等,亦是宋代造像精品。此外,佛湾尚有碑碣7通,经幢8 座。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之阙的重要价值。题记中还保留有古代匠师名字,除颍川胥安外,还有伏氏一宗,如伏元俊、伏世能等。
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城区南面2公里。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年),为著名的道教石窟。造像通编15号,主要洞窟有“三清古洞”“三圣母洞”“龙洞”。明正德年间又凿“真武大帝龛”。“三清古洞”是南山摩崖造像的代表。中心柱正面设龛,龛正壁上部雕玉清、太清、上清像,龛左右侧壁为四御和二元君像。窟壁浮雕360尊应感天尊,现存239尊。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是最完备而有系统的反映宋代道教神系的实物资料,是研究道教史和道教造像艺术珍贵的实物资料。
石篆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三驱镇佛会村,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北宋绍圣三年(1082—1096 年)。是严逊出资, 由文氏工匠开凿的一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其中的子母殿造像区龛窟通编9号,刻像100余尊。主要有“诃梨帝母”“志公和尚”“文殊普贤”“地藏与十王”造像等。石篆山石刻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中国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孔子龛,刻孔子及十弟子像,是弥足珍贵的儒教造像。
多宝塔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龙岗村,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148—1155 年)。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通高33米。塔内外各级共有136个砖砌龛洞,皆镶嵌石刻造像,现存造像500余尊,铭文100余则。
妙高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季家镇曙光村,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年)。妙高山摩崖造像崖壁长35米,高13米,共有8个窟龛。造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有阿弥陀佛、释迦孔子老子三圣、西方三圣、十圣观音、十六罗汉、水月观音等。造像布局与构图将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表现手法有机结合,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极具观赏性。第2号窟为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同龛,是国内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该摩崖造像保存完整,纪年明确,题材丰富,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地区中小型石窟群中的优秀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和艺术价值。
舒成岩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大屋村,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143—1153 年),崖面全长38 米、高6.5 米,共有11 窟。现存造像70 余尊、铭文13 则。主要题材有淑明皇后、东岳大帝、紫微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祇,展现了东岳世家的演变发展,在道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摩崖造像与大足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区域道教造像形成了以“三清”“四御”为主导的完整道教神灵信仰体系,是我国宋代道教石窟的重要遗存,对研究道教发展演变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摩崖造像铭文确切,历史信息丰富,极具考古价值,其造像人物造型、服饰体现宋代造像世俗化的审美取向,为研究宋代服饰提供了重要实例。
北山摩崖造像、南山、石篆山、妙高山摩崖造像、舒成岩摩崖造像及多宝塔是大足石刻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题材丰富,技艺高超,为研究唐宋时期西南地区宗教信仰、造像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1999 年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