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文旅>游·重庆>重庆文旅资源>重庆文物资源

瞿塘峡摩崖石刻

日期: 2024-05-08

中国三峡地区南宋至民国摩崖石刻,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南岸白盐山。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塘峡摩崖石刻位于长江南岸的白盐山上,石刻全长180米,总面积约有600平方米。瞿塘峡摩崖石刻包括南宋至民国时期的碑刻13通,均为阴刻,共计2880字。其字体包含了篆、隶、行、楷等,内容涉及颂德、咏史、观景、抗日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为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赵不忧撰文、赵公硕手书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内容述及高宗禅让一事。此外还保存有明景泰五年(1454年)著名诗人沈庆的《赋瞿塘上峡》,清代张朝墉的“瞿塘”,刘心源的“夔门”,近代抗日爱国名将冯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等石刻。另有一些石刻作品是对瞿塘峡自然景观的赞叹。

瞿塘峡摩崖石刻大部分属于三峡库区蓄水范围。1998年编制完成整体搬迁复制设计方案,2001年实施了瞿塘峡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对其中9幅题刻进行了原址保护、翻模复制、新址复原镌刻,4幅题刻开展了切割保护,并集中展示于距原址700米外的复制区,尽最大努力地保存了石刻的原状风貌。

瞿塘峡摩崖石刻历经宋、明、清至民国,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书法精妙,技艺精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瞿塘峡摩崖石刻是夔门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存,也是长江三峡滨水的重要文物之一,其与西北面的白帝城、瞿塘峡烽火台、老关庙遗址和正北的瞿塘峡古栈道等重要历史遗存共同构成了白帝城大遗址保护核心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