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文旅>游·重庆>重庆文旅资源>重庆文物资源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日期: 2024-05-08

中国抗战时期民间学术机构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西南第一个民办科学研究机构,由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科研学术机关,于1930年9月在北碚东岳庙筹建,1935年迁于文星湾。最初只设了工业化验所、农事试验场、博物馆和兼善中学四个单位,后相继成立了总务处和理化、地质、生物、农林四个研究所。1943年筹办中国西部科学院博物馆,后更名为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理化研究所并入中国西部博物馆后,西部科学院终告结束。

旧址包括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几处。惠宇楼是中国西部科学院的主楼,于1933年修建,是中西风格融合的代表性建筑。楼系中西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高8.5米,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平面采用单体集中式,呈“H”形布局;采用小青砖砌墙作为承重,同时建有附墙柱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各层楼面为木结构,内有双跑木质主楼梯一座及辅楼梯两座;顶面采用混合式屋顶,中国传统的穿斗式、抬梁式和西方建筑常用的衍式屋架混合使用;屋面形式丰富,以歇山顶为主。卢作孚旧居建于1944年,依山而建,为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两层青砖小楼,一层半隐入坎下,上面只有一层,为一素静门首,外部有一方整洁的小庭院。卢作孚旧居是卢作孚在北碚时主要居住歇息及办公地。

中国西部科学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西部地区建立的第一家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民国时期成立的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民营科研单位之一,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科技事业发展的“诺亚方舟”。它在抗日战争时期保留了科学的种子,也为中国科技实业的发展保留了火种。而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是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时代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提供了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