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文旅>游·重庆>重庆文旅资源>重庆文物资源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日期: 2024-05-09

中国抗战时期西南地区佛教高等教育学校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缙云寺西北偏西。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中国佛学会主席太虚法师选址缙云寺成立汉藏教理院,1932年正式开学。汉藏教理学院分为专修科两年和普通科四年,课程以藏文、佛学为主,兼授历史、地理、法律、农业等学科。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拨款在该院设立藏文编译处。抗战时期,该院师生积极支持抗战,参加抗日活动。历经近20个春秋,共招生7届。1950年6月停办。

旧址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历经多次重建和维修,现存殿宇多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旧址朝向东南,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作为编译馆和教师宿舍的天子殿、大雄殿、天王殿、闻慧殿、太虚台及《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记》碑刻。天子殿(双柏精舍)坐南向北,为四合院布局,中有天井,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房屋。主体建筑占地100平方米。大雄殿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檐歇山顶、小青瓦;面阔五间,高12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通檐下施斗拱。天王殿面阔21米,进深8米,高9米;歇山顶,殿前有二石狮,高1.5米,抬梁式梁架。闻慧殿面阔25米、进深16米,木结构、悬山顶、抬梁式梁架。太虚台位于狮子峰顶,建于1938年,为方形石台,四方各有圆拱门。《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记》碑高为2.24米,宽0.92米,厚0.25米。为太虚院长亲笔撰写,碑额由林森题书。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是抗战时期四川开办的第一所高等佛学教育的学府,为研究汉藏佛教教理,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作出了大贡献,民国时期很多名人都曾到此参观演讲,旧址作为其重要实物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