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0060 [ 发文字号 ] 渝府函〔2020〕113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1-02-0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0060
[ 发文字号 ] 渝府函〔2020〕113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1-02-07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265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渝府函〔2020113



文化和旅游部:

现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支持重庆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建议》(第3265号)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贵部答复代表时参考。

一、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富集、价值一流,具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条件

(一)文化资源底蕴厚。重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历史文化厚重,全市有图书馆43个、文化馆41个、美术馆9个、博物馆104个。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可移动文物1482489/册;拥有革命文物423处,现存抗战遗址395个。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个、历史文化名村1个、历史文化街区1个,中国传统村落11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0个、历史文化名村45个、历史文化街区9个,主城区传统风貌区19个,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237处。命名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0人;市级非遗项目707项,市级非遗传承人711人。

(二)旅游资源价值高。重庆旅游资源品类齐全、类型丰富,有以特大型山水都市为代表的都市旅游资源,有以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为代表的峡谷风光资源,有山水都市、巴渝古都、不夜之城、温泉之都、火锅之都等美誉。2019年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普查旅游资源单体共15013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229个、四级旅游资源单体522个。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253个,其中5A级景区9个、4A级景区109个,创建命名市级旅游度假区16个,仙女山度假区获批全国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全市旅行社达到676家,其中出境社96家。全市星级饭店达到17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7家、四星级51家。五星级及按五星级标准建设三峡游轮27艘。

二、重庆文化旅游发展创新示范、多级联动,具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基础

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引领,重庆文化旅游迎来快速发展。2019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2%,对国内旅游贡献度列全国第四;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56.98亿元,同比增长10.7%,占GDP比重4.1%;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实现1028.07亿元,增长9.5%,占GDP比重4.4%

(一)突出统筹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印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渝委发〔201742号)、《重庆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渝委办〔201836号)、《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98号)等文件,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对区县党委、政府实绩考核。二是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合力推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构建“1+16”全域旅游政策体系,每年设立5亿元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三是区县政府强力推进。全市38个区县以及两江新区和万盛经开区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巫山县、武隆区、万盛经开区、渝中区、黔江区等区县建立旅游消费无理由退货制度,成立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1+3+N”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四是创建单位示范引领。武隆区、巫山县、渝中区、万盛经开区、大足区、南川区、奉节县、石柱县8个区县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黔江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巴南区、璧山区、丰都县、酉阳县、彭水县8个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武隆区、巫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万盛经开区、渝中区、黔江区被认定为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已启动了第二批国家、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

(二)突出全域融合,全域旅游产品供给逐步优化。全力打好“三峡、山城、温泉、人文、乡村”五张牌,推动旅游多维度、多领域融合,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目的地。一是打好“三峡牌”。实施游轮品牌提档升级,推动奉节白帝城·瞿塘峡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云阳龙缸景区、梁平百里竹海、垫江恺之峰等腹地景区建设及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二是打好“山城牌”。开展山城旅游专题研究和宣传推介50余场,较场口获评游客喜爱的“全国十佳夜市”,洪崖洞获评“游客喜爱的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及网红步行街”。三是打好“温泉牌”。引入世界级温泉康养品牌与产品体系“黑维兹”,打造“世界温泉谷”。建成营业温泉旅游项目36个,获“中国温泉之都”和“世界温泉之都”称号。四是打好“人文牌”。积极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打造推出了《印象武隆》《烽烟三国》10余项品牌旅游演艺项目。五是着力打好“乡村牌”。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4个,获评全国首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8个,建成30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4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突出宣传营销,全域旅游品牌营销不断增强。开展“双晒”系列活动,持续举办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系列品牌节会活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品牌营销不断增强。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等5大传统媒体平台,以及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全媒体立体宣传推广体系;在交通枢纽、星级酒店、核心商圈等投放多语种旅游宣传手册,构建多行业旅游推广共通共享体系;精选境内外100个有市场、有客源的重点城市宣传推介,促进市场互动、客源互送、资源互享。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重庆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主要抓手,继续在统一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实施整体营销等方面加大创新示范,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

(一)着眼提升国际化水平,打好“五张牌”。坚持把打好三峡、山城、温泉、人文、乡村“五张牌”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和资源,努力把“五张牌”打造成为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旅游品牌,打造成在国际上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水平,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消费,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

(二)着眼塑造重庆城市新形象,搞好大营销。着眼塑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行千里·致广大”重庆旅游新形象,建立旅游宣传日常协作或者联动机制。继续大力实施“百媒”“百城”“百业”推广行动,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切实做到有行动、见声势。坚持以品牌营销为抓手,面向全球市场,策划大营销,讲好重庆故事、搞好旅游“包装”,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着眼推动全域融合,抓好大保障。从需求端、要素端、服务和产品端入手,健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布局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服务供应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跨产业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调整优化现有区县旅游工作考核模式,根据各区县旅游发展现状,区分不同等级,赋予不同考核权重,确保旅游发展考核符合各区县实际,防止一刀切。

(四)着眼改革创新,建好大环境。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理念升级,创新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强化旅游供给政策支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和旅游休闲消费环境,有效激发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建立健全综合执法机构和统一的旅游投诉、舆情受理处理机制,采用驻点执法和流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处理涉旅纠纷,持续打击各类违规违法问题,切实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086

(联系人:罗绍禄;联系电话:023632351111




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