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0065 [ 发文字号 ] 渝府函〔2020〕11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1-02-0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0065
[ 发文字号 ] 渝府函〔2020〕11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1-02-07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364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渝府函〔2020114



文化和旅游部:

现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建设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第7364号)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贵部答复代表时参考。

郑晓幸代表的建议表明了推进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目前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意见,对推动川渝两地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今年以来,重庆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与四川省交流合作,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加快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亮点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一、优化机制,顶层设计一体化

四川省、重庆市成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形成工作方案,明确2020年重点工作,签订公共服务、文物保护利用、广播电视发展等系列协议。恳请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同时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批准设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家改革试验区”。

二、突出双核,优势资源一体化

依托成都、重庆“文旅双核心”和知名景区景点,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文旅服务体系。推动重庆洪崖洞与成都宽窄巷子、南川金佛山与青城山—都江堰等地标级景区强强联合。整合红岩文化、小平故里、华蓥山游击队等经典红色文化IP和生态资源,共同开发大华蓥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整合四川泸州和重庆江津、万盛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联动贵州打造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启动巴蜀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建设,积极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解决游客“一站式”旅游公共服务需求,推进建设成渝地区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三、产业融合,招商引资一体化

以成渝地区文化内涵相近、产业形态相似为契合点,大力培育“巴蜀文脉”人文旅游、“巴蜀脊梁”红色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共同建设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库,开辟统一招商信息发布渠道,联合承办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探索建立跨区域投资管理平台,共同开发建设巴蜀区域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带动性强的文旅重点项目。切实发挥两地文化、旅游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建立国家级或市级巴蜀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推动两地文旅领域双向联合开展融资服务,共建国家文旅金融合作示范区。

四、联动营销,品牌推广一体化

积极整合营销文旅资源,四川、重庆同步启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推动区市县合作共唱“双城记”。四川省、重庆市近200家旅游景区分别面向四川、重庆籍游客推出120万张免费门票及优惠政策,有效提振激活川渝文旅市场。实现川渝首次“巴山蜀水”文创联展,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0余家川渝文博机构带来600余件文创产品。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联盟”,加强双方官方新媒体平台相互链接和信息互动,共同制作巴蜀文化旅游宣传片,联合推向境内外市场。

五、搭建平台,消费市场一体化

推动两地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合作,组建“巴蜀文化旅游企业联盟”,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打造以及价格和政策方面实现川渝一体化。推动建设“成渝演艺院线”,共享优质演艺IP。拓宽“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覆盖群体,拉动川渝市场消费。争取国家批准川渝轮流举办“中国西部(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整合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中国川剧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形成“1+N”系列节会平台体系,打造西部文化旅游全球综合展示、交流合作、产品交易新平台。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086

(联系人:王皞;联系电话:02367705058




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