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1515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1〕23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1-09-16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1515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1〕23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1-09-16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80号提案的复函

渝文旅函字〔2021〕23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1080号提案的复函


陈廷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川渝融合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建议》(1080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具有世界唯一性,文化旅游产业是成渝地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潜力巨大的产业,是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文化旅游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支持重庆、成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工作任务,签订各层级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63份,发起成立文化旅游合作联盟11个,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点工作99项。

一、 健全完善合作机制

一是顶层设计定方向。川渝联动研究提出恳请国家支持的7个方面19项重大事项,共同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目前已累计完成意见反馈3次,开展线上咨询论证2次,拟于2021年内完成规划送审,重庆提出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基本纳入规划内容。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牵头形成《关于加快推进川渝文旅融合发展协作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围绕抓好培育川渝巴蜀文旅品牌、提升川渝文旅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川渝文化艺术合作等8个方面形成了30项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优化机制建平台。成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分别在成都、重庆召开3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形成《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方案》等机制文件。重点围绕抓好川渝文旅发展顶层设计、健全川渝文旅合作机制、培育川渝巴蜀文旅品牌等8个方面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川渝文旅融合发展协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三是双向联动聚合力。双方签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12343”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5项合作,建立成渝文物保护利用11项联动,强化成渝文化旅游公共服务13项协作。共同推进“川渝通办”文旅事项落地见效,就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审批等通办事项统一发布办事指南,实现线上、线下受理融合互补。建立川渝两地年轻干部互派挂职长效机制,互派挂职干部,深化川渝文旅协作,加强两地战略协同、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

二、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构建交旅融合体系。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235公里,与四川已建成成渝、渝蓉、渝遂、渝武、渝广、渝邻、沪蓉、恩广、开开、渝泸、潼荣高速等12个省际通道,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整合巴山蜀水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交旅融合发展,累计开行1.8万班次旅游直通车,运送旅客20万人次。以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为基础,积极推进线下线上资源融合发展,开发“愉客行”产品,以客运站场为依托,建设旅游集散分中心提供一体化票务及运输服务,建成“线上+线下”模式集散分中心15家,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建设等项目已纳入2021年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两地文化旅游、人力社保部门携手策划启动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借助两地社保系统融合契机,进行公共图书馆和社保卡信息系统对接,应用居民社保卡实现川渝公共图书馆读者相互认证。目前已创新实现成渝两地三馆(重庆市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跨行业信息系统、跨区域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双打通”,计划到2023年覆盖川渝86家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网络,实现基于居民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让两地公共图书馆成为川渝两地亿万市民的城市书房。

三是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推进川渝城市群无障碍旅游合作,联袂打造“智游天府”和“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以移动终端(手机)为载体,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旅游、文化、公共服务三大类16项服务。打通平台数据壁垒,实现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验认证,川渝游客可凭借“一码”游览两地660余家景区和文化旅游场馆。启动实施“巴蜀文旅一卡通”智能卡片研发项目,集纳川渝两地优质景区、博物馆、艺术馆、影院等文旅资源,川渝两地群众通过一张智能卡片共享两地资源。

三、 打造巴蜀文旅精品

一是推动巴蜀石窟保护利用。川渝地区现有石窟寺及石刻8032处,是我国石窟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十三五”期间,四川省、重庆市文物部门联合编制《川渝石窟保护与利用重大工程规划》;2020年,两地联合举办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形成南方石窟保护《乐山共识》,共同召开川渝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成立“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举办“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等展览。推动共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资阳大足充分发挥大足石刻品牌优势,深度挖掘安岳县石刻旅游资源,共推文物保护利用、共倡石刻研学文化、共促石刻技艺活态传承,共同创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树立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

二是统筹巴蜀文旅线路打造。发挥精品线路在构筑旅游形象品牌、塑造巴蜀文化旅游口碑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协助宣传推广、提供公共数据、重点线路补贴等方式,支持川渝市场主体选择巴蜀地区开发基础良好、资源鲜明特色、市场认同度较高的精品旅游资源集聚区,按照主题加以整合串联,连点成线,聚线成面,开发川渝两地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打造跨省区的旅游联线产品,先后发布红色文化研学、重走巴蜀古道、走进伟人故里等精品线路70余条。

三是促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巴蜀考古”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明月环山旅游健康道路等3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川渝两省市2020年共同实施的31个重大项目清单,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项目等6个文化旅游项目纳入2021年川渝合作共建的67个重大项目清单中统筹推进。有序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天府文化旅游中心、巴蜀文献中心、川渝阅读“一卡通”等一批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联合举办巴蜀文化旅游产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推动洪崖洞和宽窄巷子,金佛山和都江堰等地标级景区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两地企业共建广元澳维鲲鹏小镇、曾家山荣乐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等合作项目,组织猪八戒、国泰实业、重报集团赴成都和新飞翔集团、封面传媒、正火传媒等多家企业交流对接,筹备成立川渝数字文创产业联盟。

四、培育巴蜀文旅品牌

一是整合提升品牌能级。共育三大区域品牌,以“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为引领,打造中国西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品牌、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品牌。重庆作为主宾省市参加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开展巴蜀区域合作文旅推广活动;联合组团赴澳门参加第八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实现川渝两地首次境外联合宣传营销。共同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等国家级文旅项目,举行诗歌节开闭幕式及文艺演出、诗歌主题活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活动等3大类21项主要活动和69场群众诗歌活动,参与人次达300万人。拓宽“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覆盖群体,特设“巴蜀文创潮集”文创产品专场进行直播推介,截至目前,已经向川渝两地市民和游客发放惠民消费券140.05万张,发放优惠补贴1719.35万元,拉动文化旅游市场消费5.75亿元。

二是共同营造合作氛围。举办“川渝艺术发展合作交流会”,两地12家文化艺术单位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围绕打造巴蜀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区、筹建川渝剧本创作孵化基地等内容展开深入合作。首届“技炫巴蜀”川渝杂技魔术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脱贫攻坚奔小康群众文艺巡演、“巴蜀情”——2020川渝中国画作品展、音乐会《巴音蜀韵——成渝双城国乐嘉年华》、舞剧《杜甫》、歌剧《尘埃落定》、话剧《麦克白》、京剧《玉堂春》等在两地互演互办。成立成渝地区文化馆、图书馆行业联盟,渝阿公共图书馆联盟签约,重庆市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13个成员馆与阿坝州13县(市)图书馆进行“一对一”友好结对并互赠地方特色文献资源。

三是联动开展营销推广。联合川渝相关市(州、区、县)文旅部门、重点文旅企业等成员单位164家,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联合主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两地近200家旅游景区分别面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120万张免费门票和优惠政策,促进提振文旅消费,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活动进行了长达1分钟的专门报道。开展“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庆文旅“大篷车”赴四川巡游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全市所有区县分3批深入成都、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等17个地市开展巡游路演。实施川渝两地文创首次联展,20余家川渝博物馆在“巴山蜀水”文创展上同台亮相,推出600余件(套)文创产品,线上点击达1000余万人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接力开展“川渝文博一家亲 云游巴蜀双城馆”线上直播活动。合作举办2020年成渝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产品采购大会、“成渝双城记·非遗云聚会”等活动

接下来,两地文化旅游部门将持续深化合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川渝两地文化旅游发展协同、政策相通、产品相连,共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成立工作专班,共同研究提出走廊涉及重大项目、重点任务、重大改革及恳请支持事项,对标国家规划,分别编制重庆市、四川省实施方案。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特色民宿、景区停车场、汽车营地等服务功能,持续实施生态环保示范旅游厕所建设工程,联合推出《成渝地区旅游景区导览图》,推进成渝地区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和导视系统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川渝两地和省域内交通连线成网、无缝对接,完善城际铁路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体系,加快景区连接通道建设,编制川渝文化旅游风景道规划,构建“快旅漫游”巴蜀旅游交通网络。

三是深化品牌打造。持续培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共同举办第五届川剧节、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及产品采购大会等大型节会活动。重点包装巴蜀古遗址文化探秘线路、长江上游黄金水道生态旅游线路、石窟石刻艺术世界遗产线路、巴蜀古道文化旅游线路、巴蜀非遗旅游线路、成渝古道文化旅游线路、大嘉陵江山水人文旅游线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线路等旅游线路。探索开行成渝旅游专列,推动两地资源共享、游客互送,协同提升“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行千里·致广大”品牌形象。

此复函已经刘旗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9月16日


系 人:陈柳颖

联系电话:63016658,15823527274

邮政编码:4000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