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152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1〕24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1-11-25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1-0152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1〕24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1-11-25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71号提案二次回复的函

渝文旅函字〔2021〕244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471号提案

二次回复的函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巴蜀文旅走廊中线示范带 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融合发展的提案》(0471号),在第一次复函的基础上,各相关单位协同努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签订文旅战略合作协议63份,成立文化旅游联盟11个,推动重点项目99项,累计向川渝两地市民和游客发放惠民消费券180.59万张,拉动文化旅游市场消费7.96亿元。现将落实情况回复如下:

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协同发展格局更加有力

一是党政高位推动凝聚共识。川渝两地人大、政协相继合作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调研,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情况的报告,市政协周勇副主席带队赴四川,联合四川省政协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调研,高位推动走廊建设。二是协同共建机制逐步完善。充分发挥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能,深化完善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支持资阳大足等川渝毗邻地区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走廊建设。三是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配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累计完成意见反馈5次,开展线上咨询论证2次,川渝提出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基本纳入规划内容,目前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拟于近期送两省市政府征求意见;编制形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川区域)建设实施方案》,启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庆区域)建设实施方案》《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四是行业互动协同发力。两地行业部门相继签订合作协议,沙坪坝与乐山、潼南与遂宁、九龙坡与新都等6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等11个文化旅游行业联盟,联合举办活动数十场,发布旅游线路数十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不断拓展巴蜀文化旅游市场。

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夯实

一是合作推进文物保护项目建设。联合川渝两地17个革命纪念馆构建合作联盟,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下达市级以上财政资金1.4亿元,推动8大板块74个项目落地,联合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印发《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实施方案》,推动大足石刻与川渝地区其他石窟联手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二是传承与弘扬好红岩精神。大力推进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工程,推动设立“红岩干部学院”,与四川大学共建“红岩精神四川大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红岩精神传播研究。三是非遗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初步成型。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川渝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联合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举办线下宣传展示展演活动50余场,发布系列短视频共计2744条,累计播放量5983.3万次,举办专场直播活动25次,观看人数超过310万。

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品供给日益丰富

一是联合创建文旅品牌。组建“宽洪大量”CP,策划“解放碑和春熙路”等融合创意宣传主题,制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宣传片《安逸四川·大美重庆》,推出《我和重庆有个约会》等10余个影视网络剧和节目,强化巴蜀文旅整体形象宣传。二是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安排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1326万元,开发新文旅业态,巴蜀特色旅游精品,合力推进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文旅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1亿元。三是共同举办系列活动。联合举办“2021美丽中国·心睇验”推介会、“成渝地·巴蜀情”等系列活动,相互推介川剧《江姐》、舞剧《杜甫》、大型民族歌剧《尘埃落定》等精品剧目,有效促进了川渝演艺联动。

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出台政策搭建平台。联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等9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制定,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场地“一键预约”,服务产品“一键采购”,成功举办川渝乐翻天戏曲交流展演、“川渝‘阅读之星’诵读大赛”等活动。二是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完善旅游公路路网体系,加快改善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通行条件,建成南充至潼南、泸州至永川、渝北至广安支线等高速公路,优化高铁沿线站点布局,共同打造巴蜀“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积极推进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长江音乐厅等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智能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巴渝文旅云,联袂建设“智游天府”“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跨领域、跨机构、跨终端方式整合川渝文旅资源,形成川渝公共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利用创新“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服务模式,构建融合媒体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平台,让用户通过多屏互动、随时随地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旅游进村入户、入手”。

接下来,两地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持续深化合作,坚持协同化发展、一盘棋推进,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线示范带。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深化与国家部委的沟通,尽快出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资金和政策支持。将两省市文旅部门常态化联动,升格为省市政府层面联动机制,强化合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二是进一步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创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万达开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融合发展。推进西南地区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区域中心等重点公共项目建设。

三是进一步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长江音乐厅等重点公共项目,协同实施互联网+数字云等文化粘合工程。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和升级一批长江旅游码头,实现机场、车站、码头到4A级以上景区公共交通无缝对接。

四是进一步提升巴蜀文旅国际新形象。实施“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成立“川渝144过境免签推广联盟”,引进国际品牌文化旅游企业入驻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国际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提升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

五是进一步加大配套政策保障支持。适应新冠疫情防控新常态,加大文旅信息化建设,深化文化旅游与疫情防控、公共应急等机制衔接。争取文化旅游用地改革试点等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巴蜀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发起设立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巴蜀文化旅游研究联合体,探索建立旅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制度,营造走廊建设良好政策环境。

此函。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11月25日


联系人:陈柳颖

联系电话:63016658

邮政编码:4000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