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15号提案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3〕233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15号提案的复函

陈红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315号)收悉。感谢你对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与市商务委、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民宿的管理

随着我市“网红”城市知名度的持续提升,各类新供给新消费日新月异,有效推动住宿业加速衍生迭代,朝着多样化、多元化住宿类型发展,催生了星级旅游饭店、商务酒店、经济型宾馆、民宿(包括城市网约房)、乡村农家乐等多业态住宿产品。民宿作为住宿业的一种新兴业态,是对传统住宿业的革新和升级。在国家层面,商务部《关于加快居民生活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居民生活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均明确,要“加快建设民宿短租平台,开发闲置资源,扩大住宿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客栈民宿、租赁式公寓等新兴业态”,并制定《住宿业管理办法》《中国民宿客栈经营服务规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在市级层面,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住宿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2〕84号)和市级部门“三定方案”职能职责,明确市商务委负责住宿业行业管理,制定住宿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住宿业行业标准和分等定级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住宿业的行业技能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同时,市领导在2021年7月26日在《重庆市民宿产业协会关于明确协会业务主管部门的请示》(渝民宿字〔2021〕14号)上批示明确:市商务委为民宿产业协会行业管理部门。

二、关于旅游民宿的界定与等级认定

旅游民宿是文化和旅游部按照星级旅游饭店、A级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引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是指利用闲置房屋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为甲、乙、丙三级,主要考核评价环境和建筑、设施和设备、服务和接待、特色和其他四大项指标,共200分。丙级四大项总分最低得分率40%,乙级各大项最低得分率60%,甲级各大项最低得分率80%。同时还必须满足六项刚性要求:一是取得营业执照;二是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三是取得卫生许可证;四是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五是取得住建部门或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安全证明;六是取得住建部门认可的房屋质量安全证明。

三、我市旅游民宿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旅游民宿发展,重点围绕完善政策体系、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推动全市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全市各区县依托城市特色街区、城市近郊、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区域,积极探索旅游民宿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旅游民宿与商务休闲、户外运动、生态观光、乡村生活、养生度假、怀旧体验等旅居要素融合发展,旅游民宿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零散发展向集群发展、从粗放建设向品牌建设转变的趋势。梁平区依托百里竹海、万石耕春景区,建成“北斗七星·百里星宿”系列旅游民宿,垫江“巴谷·宿集”、北碚既白民宿、巴南花境院子等旅游民宿品牌相继推出,渝中区、南岸区、丰都县、奉节县、巫山县等旅游民宿蓬勃发展,引领全市旅游民宿加快发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首批甲、乙级旅游民宿评定试点工作,垫江县飞茑集—巴谷·宿集、石柱县不舍民宿分别获评全国首批甲级、乙级旅游民宿;2022年,在第二批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评定中,北碚区既白民宿、巴南区花境院子成功创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开州区遇见·云上成功创建全国乙级旅游民宿,数量列直辖市第二、全国第十三。同时,为加快培育形成“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体系,我委于2022年12月对全市拟创评等级旅游民宿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外发布了《重庆市旅游民宿名录(100家)》,通过中央、市、区(县)三级媒体和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广,有效扩大了旅游民宿消费。

四、吸纳建议,谋划举措,推动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一)关于乡村民宿发展规划体系的建议。一是我委提请市政府审定同意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渝府办发〔2021〕17号),推动旅游民宿与人文、景观、民俗、产业、养生、娱乐、体育等深度融合。二是我委会同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商务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通知》,就旅游民宿发展涉及的部门职责任务和规范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明确,引导旅游民宿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民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依据国土空间规划,鼓励村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以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合作发展乡村民宿。四是我委制定印发《重庆市旅游民宿等级评定与复核工作方案》,对旅游民宿评定对象、要求、流程等进行了明确,细化了营业执照、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消防安全证明、房屋质量安全证明等要素管理,为区县开展等级旅游民宿品牌创建提供规范指引。如:渝北区编制了《渝北区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南川编制了《南川区民宿产业规划(2022—2035)》。

(二)关于推动乡村民宿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效衔接的建议。一是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组织全市召开“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场会”。二是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推荐申报涪陵区大木乡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岥山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遴选巫山县竹贤乡等8个重庆市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遴选彭水县黄家镇先锋社区等45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组织开展全市革命文物专项调查,摸清417处资源底数,编制完成《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推动“重庆院子”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示范,推动民居大院、古塔、牌坊等乡村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四是配合开展历史文化名城评估,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荐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五星村等80个村落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五是开展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0名。新评选40个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新建5个非遗工坊。成功举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七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联合市商务委在万州区、九龙坡区等10个区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年货大集等活动。六是市商务委指导市民宿产业协会制定了重庆市地方标准《民宿分类与评定》(DB50/T1267—2022),支持市民宿产业协会发挥充分桥梁纽带作用,反馈市场主体诉求,服务会员单位,助推乡村民宿健康发展。

(三)关于统筹推进乡村文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一是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支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特色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保护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民俗风貌,进一步促进我市以乡村文化自信、独具乡村文化的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一批示范样板。重点支持一批权属清晰、合法运营且在交通区位、资源环境、建筑体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的存量住宿接待单位,实施精品化改造提升,强化文化内涵、完善设施配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多措并举发展乡村民宿,重点利用旧学校、旧厂房、低产坡地等新建和改造一批生态好、体验强、配套优、品味高的乡村旅游民宿集群,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培育一批旅游民宿品牌。引导各区县和试点区域差异化发展,鼓励塑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民宿品牌。开展等级旅游民宿创建评定,培育一批旅游民宿示范项目,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品牌引进和企业整合,推进旅游民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旅游民宿原创品牌研发和设计能力,打造辨识度高、品牌力强的系列重庆本地旅游民宿主题IP。四是引导一批旅游民宿业态。创新旅游民宿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引导商务休闲、户外运动、生态观光、乡村生活、养生度假、怀旧体验等旅居要素与旅游民宿发展有效融合,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书屋”“民宿+民俗”等融合发展方式,打造文化民宿、美食民宿、生态民宿、康养民宿、艺术民宿、研学民宿等旅游民宿新产品。推动旅游民宿与人文、景观、民俗、产业、养生、娱乐、体育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民宿+”融合型新兴业态。五是连续举办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通过配套消费补贴、举办物色活动,推动乡村露营、乡村民宿、乡村研学等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四)关于多方参与塑造乡村人文环境的建议。2022年打造文化驿站、文化礼堂、乡村戏台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78个,区县覆盖率达76.9%;铜梁、綦江、梁平等3个区经验做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由市妇联和我委联合指导的“非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壹秋堂非遗工坊培育新农村手艺人”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名单。市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相关政策梳理,形成支持乡村建设政策池,支持区县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提高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推动乡村民宿建设良性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7月7日

联 系 人:张畅

联系电话:63235112

邮政编码:4011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