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47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41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47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41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41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54号建议的答复函
王玉芬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建议》(第1054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体育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深化川渝协作,强化部门协同,加强市区(县)联动,持续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二、已开展的工作
潼南、铜梁等渝西地区作为连接成渝地区的桥头堡城市,地处双城经济圈中轴线关键节点,近年来持续深化与四川遂宁等相关市、县合作,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文化旅游委、市体育局等部门加强规划指导和项目支持,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经川渝两地充分衔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川渝两地政府印发实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将遂潼(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纳入规划,明确支持建设遂宁—潼南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我市印发《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潼南、铜梁等地政策支撑。
(二)深化共建机制。川渝两地文旅部门联合成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每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次,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协同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有效的联动机制。川渝联合制定《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并经充分论证、反复修改,正按程序报文化和旅游部。潼南、铜梁、大足等渝西各区也持续深化与遂宁、都江堰、资阳、简阳等地区协同合作;依托毗邻区县、市场主体等组建各类文旅合作联盟,形成各方参与共促格局。
(三)开展联动宣传。川渝两地依托川渝文化旅游企业联盟、涪江流域文化旅游联盟等平台,联合开展宣传推广,促进线路共推、产品共享,共同塑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形象。我市积极支持潼南等区县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宣传推广活动,举办遂潼旅游发布会、推介会,联合组队参加西旅会、重庆文博会、川渝文旅消费季等展会活动,持续叫响“郊游潼南 养心遂宁”文旅品牌。实施“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整合川渝景区、演艺等100余家,积极动员渝西各区旅游景区参与,促进川渝互惠互利,年票发行覆盖川渝30万职工,带动出游近100万人次,拉动消费10亿元以上。联合发布系列特色主题游线,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联合推动川渝文旅市场执法协作,净化优化文旅消费市场环境。
(四)塑造区域品牌。持续加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整体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川渝好风光—巴蜀文旅新发现”“旅游中国看巴蜀”等全媒体行动,总传播量超1亿次,10余个话题登上全国热搜。川渝两地联合参加2023香港国际授权展、广州旅游展、武汉文博会等,联袂推广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旅游资源和线路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围绕你提出的建议,结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我们将加大对潼南、铜梁等地区旅游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力度,2024年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加强指导,着力推动重大项目。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强对潼南、铜梁等地区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方面的规划统筹和衔接,指导推动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联动发展;依托市级涪江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潼南大佛寺、双江古镇等景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涪江旅游度假区。支持推动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少云镇少云村“巴岳农庄”建设,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支持潼南、铜梁等地申报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二)提速交通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水平。针对提案中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市交通运输委积极支持重庆第二机场至铜梁至潼南至安居高速项目规划建设,并将该项目纳入《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3—2025)》,由规划中的璧山至铜梁、铜梁至潼南、潼南至安居等项目构成,按照交通领域市级与区县事权划分原则及有关文件规定,该项目由沿线区县牵头实施。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已批复,计划今年开工。同时加快推进涪江船闸改扩建工作,渭沱、富金坝和安居三个船闸正在开展工可阶段前期工作,三个船闸改扩建项目已纳入水运“十四五”重点项目库,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渝西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加速改善,对旅游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深化合作,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持续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协作机制,加强川渝文旅系统联动。用好川渝文化旅游企业联盟、川南渝西文化旅游营销联盟等,共同商讨游客互送方案,携手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深化与内江、大足等地合作,共同谋划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构建“一带两道四段”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川渝阅读一卡通”,加强与全市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合作,实现联盟共同营销效果最大化。
(四)增强联动,加大联合宣传力度。深化与四川的跨省旅游联合推广机制,将潼南、铜梁等渝西地区纳入对外宣传推广重点,加快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形象。积极探索区域旅游客源共享机制,依托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联盟、嘉陵江文化旅游联盟等平台,推动行业协会、企业交流互动,抱团推介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文旅消费。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
联系人:何旭
联系电话:63016658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