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5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53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03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5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53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成文日期 ] 2024-06-03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53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035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丰都县代表团:

贵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强力推进全市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第1035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体育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我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2023年12月“涪陵区—武隆区—丰都县”代表重庆市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对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涪陵区—武隆区—丰都县”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文化旅游发展布局重要交叉口,三地相互交界,同时,是重庆向东“第一站”,“一区两群”重要交通节点,“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大交通骨架网络逐步形成,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交通大格局已初现雏形。该“示范区”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资源遗产丰富,拥有12座4A级景区、1座5A级景区以及全市仅有的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227个,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有较好基础。全力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支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对强化“一区”连接“两群”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能大幅提升重庆文旅产业的支撑力、吸引力,打造西南地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标杆,树立全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典范。

近年来,市文化旅游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协调配合力度,从规划政策、融合发展、产业环境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高位推动,建立领导与运行机制。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品牌,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先后成立了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组长,为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招商推介、融资对接、强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为全力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成立由涪陵区、武隆区、丰都县组成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联合工作机构,书记、区长(县长)任双组长,并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加强规划政策,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市文化旅游委相继制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标杆,推动创建融合发展示范区,用好用足示范区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丰都名山、丰都南天湖、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武隆仙女山、武隆天池苗寨纳入旅游重点项目,打造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国际旅游品牌。出台《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武隆区定位为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完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程十项行动计划(2023年)》中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积极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名义出台《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武隆区总体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市级有关部门对照自身职能职责,密集出台《重庆市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行动计划(2023—2027)》《重庆市体育旅游试点城区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全方位发展体制机制,为“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政策支撑。

三、搭建招商平台,推进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三十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组织涪陵雪峰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完成现场签约,涪陵红星、双河口社区农文化旅游项目、名山文化产业园、武隆呐溪源乡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等8个项目进行招商推介,并在市文化旅游委官网“招商推介”专栏进行宣传。组织2023武陵文旅大会,推荐武隆白马山旅游度假区、涪陵御泉河旅游度假区、丰都龙河公园等武隆区、涪陵区、丰都县共计17个招商项目进行推介。以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名义印发《2023—2025年市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公布“示范区”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162.66亿元。依托“长江渝融通”系统,加大信贷投入,实施重点文旅企业(项目)名单对接制,形成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定期推送至人行重庆营管部,2023年向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推荐全市文化旅游领域重点企业(项目)四批次,截至2023年10月底,多家银行向“示范区”有融资需求的10家文旅企业发放贷款共计10.76亿元。

四、丰富产品供给,推出文旅融合高品质业态。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播消费,积极推动“示范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双向融合,整合大仙女山、长江乌江沿线丰富旅游资源,打造高山康养度假游、千年巴渝文化游、魔幻山水观光游、国家非遗体验游、巴渝山乡生态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按照世界级山地旅游度假区建设标准,推动仙女山、武陵山、南天湖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大仙女山产品国际化品质,深入推动大仙女山旅游产品互动、营销,进一步叫响大仙女山旅游品牌。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白鹤梁申遗、丰都名山、点易园、小田溪巴王陵遗址、816工程、乌江画廊、羊角古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千年巴渝文化遗产带。落实“十四五”旅游营销奖励、旅行社组客观看驻场演出奖励等政策,实现旅行社和演艺机构双向促进。重点发展一批演艺、研学、节会、数字体验等优质文化业态,推动《印象武隆》旅游演艺升级迭代、提质增效。

五、抓好宣传推广,提升文旅融合品牌影响。2023年期间,市文化旅游委组织企业、媒体、区县举办2023重庆文旅推介活动,赴杭州、南京、乌鲁木齐、海口、哈尔滨、沈阳等地开展重庆文化旅游推介会,组团参加2023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五届藏博会、第十届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十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2023年“冬日胜景”全国旅游宣传推广等活动。联合四川省文旅厅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业协作“走进三峡”活动,组织川渝两地61家旅行社、30家文旅投资企业深入巫山、奉节、云阳、丰都四区县进行旅行线路推介和文旅投资项目实地考察,在丰都县召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业协作“走进三峡”推介会及签约仪式,川渝文旅企业联盟共同发布《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业协作“丰都倡议”》,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六、多维度保障“示范区”建设。多部门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资金、政策、项目及土地等要素保障的倾斜力度。市文化旅游委精心组织推荐专家和专业研究机构实地调研指导融合示范区创建,围绕业态培育、核心范围、政策配套、领导体制、融合机制、产业平台、发展环境等进行创建指导;指导丰都县草拟与涪陵区、武隆区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动大仙女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涪陵、武隆、丰都旅游环线。市财政局积极支持“示范区”文旅发展,2023年,安排3982万元,支持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保护传承、区县公共场馆免费开放、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条件等。市住房城乡建委积极支持有关区县,将“示范区”相关建设项目纳入城市更新提升重点项目清单统筹推进。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将全力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重庆文旅产业的支撑力、吸引力,持续助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汇报对接,协同市级有关部门向国家部委争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支持措施,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调度、指导。二是将继续联动区县,开展重点客源市场营销推广活动,不断扩大营销推介市场,提升重庆文旅产品知名度,将重庆文旅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持续落实“十四五”旅游营销奖励政策、旅行社组客观看驻场演出奖励,入境旅游营销奖励等政策,重点支持旅行社组客前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旅游消费和引导旅行社组客观看旅游驻场演出,加快促进文旅消费复苏。三是积极支持有关区县将“示范区”相关建设项目纳入城市更新提升重点项目清单统筹推进,加大督导力度,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用好现有文物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文化人才等专项资金,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方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

联 系 人:刘 妤

联系电话:67705158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