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07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7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5-07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07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7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成文日期 ] 2025-05-0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76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610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苏家银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庆山林垃圾治理的建议》(第0610号)收悉,感谢你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是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治理的安排部署,把各项垃圾治理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九治”和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协同推进垃圾收运和处置工作建制度、夯基础、强宣传、抓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一、针对法规政策有待完善问题

市城市管理局做好法规标准建设,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内容写入《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编写《重庆市乡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等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化体系。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治理。2024年,制定印发了《进一步抓实“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重庆市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度行动方案》,要求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市林业局出台《重庆市市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市级自然公园内禁止刻划、涂污、乱扔垃圾等不文明旅游行为。

二、针对管理力度不够问题

市城市管理局建立健全机制,建立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责任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工作考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巡查;聚焦设施设备建设,按照“经济可行、技术可靠、运行有效”原则,合理配置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补助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市生态环境局量化治理成效,纳入“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川渝两省市2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等3个文件,涵盖学校、小区等15大类18小类细胞,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等内容作为“无废细胞”建设内容之一。制定印发了《重庆市“无废指数”指标体系(试行)》《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指南(试行)》,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与综合整治率”等4项生活垃圾相关指标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3项建筑垃圾相关指标纳入“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定量综合评价各区县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和建筑垃圾治理水平,该两部分占整个“无废指数”指标体系权重为44%,定期进行晾晒。

三、针对宣传力度不够问题

一是开展新闻宣传。在国际森林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协调中央、市属媒体,通过图解、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做好山林环境保护宣传,让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仅2024年,国内主流媒体共发布730余条相关原创新闻报道。二是深化关注森林活动。在市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指导下,常态化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与梁平区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关注森林·共建美丽中国”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三是推进自然教育工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重点依托全市218个自然保护地,持续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目前,全市已培育“自然笔记大赛”“自然重庆”嘉年华、“鹰飞之城”等近10个有代表性、影响力和持续性的自然教育品牌。四是开展“守护青山”志愿服务。指导全市217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守护青山”志愿服务的通知》。探索打造“青山驿站”志愿服务新阵地,2024年新增企业分队7家,聘任公益大使6名;开展巡山护林、候鸟影像调查、手作步道、净山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

四、充分吸纳意见建议,抓好建议办理落实

(一)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与制度,提升治理水平。市级相关部门将按照《关于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配置及管理导则》等文件标准,进一步明确山林区域垃圾分类桶的设置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山林垃圾设施管理水平。

(二)加强管理责任落实。针对南岸区清水溪步道、慈母堂步道、涂山步道、春天岭沿线等城市步道,该区域属于城市范围,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上述区域的垃圾清理工作。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督促相关区县进一步完善保洁人员公示牌,明确责任人员,切实做好城市步道的垃圾治理工作。针对非景区山林,市城市管理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将严格按照《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重庆市市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明确各类山林区域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按要求逐步推行“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保持分类收集容器齐全、完好、整洁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引导、督促居民、游客不乱扔垃圾。针对景区类,市文化旅游委将持续做好A级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关于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督促相关旅游景区加强对山林垃圾治理,切实提升旅游景区景观质量水平。

(三)持续做好山林保护宣传。市林业局将围绕山林环境保护主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公益宣传、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方式,利用重要生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知晓度。一是围绕山林环境现状、垃圾处理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等主题精心组织策划新闻报道,借助媒体力量,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二是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研学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同时鼓励青少年成为山林环保的小使者,向家人和朋友传播环保理念。三是支持自然教育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开展2-3期自然教育志愿者培训,提升志愿者对自然教育的认识,为我市开展森林研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持续举办“守护青山”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山林垃圾清理,引导公众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维护美丽的山林环境。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7日     

联系人:黎波

联系电话:67204662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