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0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2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0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2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10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6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2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62号

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涂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文旅队伍数字素养,助推数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62号)收悉。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均突破1400亿元,分别增长5.6%和7.4%;国内游客接待量、游客总花费、入境游客接待量分别突破4.7亿人次、5000亿元、127万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全国游客满意城市20强名单,重庆位居榜首;获评“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荣膺亚洲旅游“红珊瑚奖”“亚太三大旅游节庆城市奖”,央视盛赞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重庆文化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重庆文旅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和数字重庆工作部署,大力推动数字文旅建设,不断强化核心业务数字化和数字化履职能力建设,扎实开展核心业务梳理、“三张清单”编制、“一件事”谋划、重大应用和部门驾驶舱建设。目前,我委已上线实战数字化应用3个,“惠游重庆”“巴渝文物”应用场景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数字文旅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文化旅游数字化基础不断夯实。扎实开展核心业务梳理,核心业务架构基本形成。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旅游服务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市场监管”“艺术创作发展”等6个核心业务,拆分24个一级业务,编目核心业务382项,并全部关联应用或智能预案,核心业务数字化率100%。完成部门驾驶舱建设,得到浙江数改专家认可,并接入三级治理中心。

二是数字化应用建设成效显著。纳入“一本账”应用5个,上线实战应用3个,并初步显现实战实效。“惠游重庆”应用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获2024年度数字重庆建设优秀成果铜奖;“高品质文化生活”综合场景应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一等奖、2024年度数字重庆建设优秀成果金奖;“巴渝文物”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率先完成“多规合一”专题图建设,并得到了充分肯定。“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应用1个(“景区安全智管”)。

三是文旅数字化治理能力稳步提升。设置“文化遗产”等7条“子跑道”,谋划“景区拥堵处置”等7个多跨事件,并积极推动多跨事件在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贯通运行。其中,“景区拥堵处置一件事”“宗教场所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外国人入境游口岸签”“公共文化设施安全监管”“景区交通拥堵”等5个多跨事件实现全市贯通。数据编目205个,数据归集率100%。梳理并迭代9个KPI、体征指标114个,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文旅行业数字化监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持续推进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大大提升了全市旅游行业监管能力。建设重庆旅游大脑,打造市、区县纵向打通并集成旅游应急指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监测、全市景区监测、旅行社管理、文物管理、演出管理、数据报送等系统的综合平台,对接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接待中心等区域的视频、门禁、停车场等数据,实时掌握视频监控、客流(车流)等信息。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各文旅场景超过400家、接入视频数据超过3000路、接入文旅场景客流数据超过350家、接入不可移动文物数据超过2.4万处。全市5A级景区和重点景区景点,基本完成票务预约、扫码入园等智能化建设,节假日的景区管理和游客接待方面作用愈发凸显;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信用平台对接基本实现,旅游行业网上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服务、诚信管理等便捷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五是文旅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办管理人才培养班,开设数字化课程。在重点单位、优势领域培育专家工作室,给予项目资源支持和资金配套。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对考古发掘、馆藏文物修复、舞台表演、公共文化服务等技能要求较高行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相关从业人员每年参加1次以上。开展全市数字文旅培训班,分年度制定全委培训计划,共举办培训3期,累计培训人员超500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数字文旅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您建议中提到的数字技能不足、数字思维滞后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研究吸纳您的建议,在数字重庆建设框架下,持续推进数字文旅建设,特别是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重庆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一是进一步完善分层级培训体系。围绕数字重庆建设重点概念、要求,结合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实际,根据年度培训计划,适时开展处级干部数字化能力提升班、全市数字文旅培训班等常态化培训,同时结合委系统培训教育计划,对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和委系统工作人员,开展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训班。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系统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培训,加强对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数字化能力培训,全面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

二是进一步强化数字化应用的运用。建好“高品质文化生活”“惠游重庆”“巴渝文物”等数字化应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旅游资源管理、文旅产业运行监测、文化保护和利用等功能建设,全面提升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应用使用培训,通过应用开展多跨事件贯通、体征指标及KPI设置、业务在线办结等多维度培训,不断强化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干部职工队伍的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履职能力。

三是进一步深化AI数据中台建设创新。联合市大数据发展局持续推进全市统一的数字重庆人工智能底座建设,一体打通算力、数据、模型、智能体等关键要素,深化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迭代优化数据资源接入、汇聚、治理、流通机制,完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归集、处理功能,大力推进训练数据清洗、转换、标注、划分等工作,形成丰富的测评数据集、训练数据集。建设智能体开发系统,提供便捷易用的智能体开发、管理、配置等工具,围绕三级治理中心八大板块的高频共性需求,打造智能客服、智能搜索、视频分析等通用智能体,最大层面上支持文化旅游行业快速复用AI能力。

四是进一步做好借力引智。不断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特别是文旅数字化专家库,更加注重借力高校科研团队,借力本地龙头企业,继续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三大运营商等合作,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落地。借力国内知名企业,与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知名IT企业和人工智能服务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我市旅游大数据、数字化应用研发能力,引导支持各区县及重庆旅游龙头企业引进互联网、数字化人才,不断拓展和扩大文旅系统数字化人才队伍。

此答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联 系 人:蒋明山

联系电话:63236106

邮政编码:4000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