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1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20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1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0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1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20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0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1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08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00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08号代表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邓明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科学利用主城区高速公路沿线具有旅游价值青山载体因地制宜建设旅游景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议》(第0508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政策制定、资金争取、设施建设事项已研究解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事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城都市旅游发展,市政府印发出台《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打造“都市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强化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交通干线与景区串联,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我们结合高速公路沿线优质文旅资源打造乡村游产品,利用我市乡村丰富的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市文化旅游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规划和政策制定,将开展山城公园、山城绿道等品牌建设,发展都市旅游、乡村旅游等写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完善旅游景区的道路、餐饮、住宿、娱乐、停车等设施纳入文化旅游“十四五”专项规划重点内容,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旅游景区建设提供规划支撑。制定印发《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意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推动农文旅融合,做靓乡村游,打造“非遗+乡村”“文化+乡村”“自然+乡村”特色产品,为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政策支持。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在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铁旅游更加便捷,渝昆高铁川渝段建成通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高铁旅游环线基本形成,全市高铁通车里程面积密度西部第1。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西部第1,基本实现3A级以上景区半小时内上高速。市财政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出台《重庆市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关于“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力度”事项
近年来,我们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山”保护提升及乡村旅游发展的部署要求,会同财政部门通过统筹专项资金、争取特别国债、创新融资模式等方式,持续支持主城区高速公路沿线青山旅游资源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市级财政安排2.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主城区“四山”范围内山林步道新建及升级工程,同步完善步道沿线驿站、观景平台等设施。通过政府债券资金安排3.5亿元,支持江北区铁山坪、巴南区天台山等区域旅游公路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美丽乡村+”新业态,培育“美丽经济+”新动能,有效运用交通便利度带来的优势,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支持大渡口“金鳌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入选美丽重庆建设典型,并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外,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策划推出一批招商项目,打造一批乡村度假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等有效举措,支持各有关区县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山体资源利用,大力发展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养老养生、研学科考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策划推出的重庆·美丽乡村品巴蜀文化乡村游、三峡田园观光之旅、三江合川丰收体验之旅等20余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关于“完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旅游基础设施”事项
近年来,我委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积极争取规划自然资源部门支持,将“四山”区域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会同市交通运输委持续强化基础设施赋能旅游发展,推动完善“快旅慢游”网络体系,助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指导相关区县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将服务区县青山旅游开发项目纳入“十五五”全市普通干线公路规划,进一步提升公路旅游服务能力。支持“四山”森林、废弃矿山等资源科学利用,成功打造铜锣山矿区公园等典型案例。借助美丽重庆建设,支持各区域结合独有乡风民俗和区位条件,实现乡村旅游错位发展,打造系列乡村旅游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打造世界最佳旅游乡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87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4个。璧山区将军村、南岸区放牛村登上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武隆区荆竹村因传统农耕文化项目传承成效显著,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最佳旅游乡村,成为目前全国8个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之一。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做好与市级相关部门及区县的协同配合,推进主城区高速公路沿线青山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符合条件的区县适时指导利用相关载体打造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会同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指导相关区县制定差异化实施方案,鼓励通过“赛马比拼”机制争创特色旅游品牌。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发展,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田园步行绿道、郊野公园建设。协同有关区县围绕国家政策资金明确的投入领域,针对性做好项目策划储备,争取更多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大力支持!此答复函已经我委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1日
联 系 人:何苗
联系电话:023—67500871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