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16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2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0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16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2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0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5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192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51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曹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北碚区打造“百馆之城”的建议》(第0451号)收悉。经向市国资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征求协办意见,联系北碚区文化旅游委、北碚区博物馆等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北碚区打造“百馆之城”综合情况简介
2019年9月,在中国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北碚区首次提出打造“百馆碚城”的愿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拓展城市人文魅力,深入挖掘城市人文历史,加快建设“百馆碚城”。2025年重庆两会期间,北碚区又一次提出做亮百馆之城品牌,深化“12345”工作体系,实现文化兴区。
截至目前,北碚区建设红色、抗战、乡建、艺术、非遗、科普等六大类别场馆近100处,线下累计接待游客1000万余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超200余项,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区、全国先进文化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等荣誉。2019年至2024年市文物局拨付北碚区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1697万元用于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投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3357万元;市级文物保护资金330万元。2025年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推荐《北碚区“百馆之城”案例—以文化赋能山水之城》参评全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二、北碚区打造“百馆之城”的主要做法
(一)梳理北碚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北碚区位于重庆主城西北部,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巴山夜雨 温泉故里”的美誉。抗战时期,北碚成为科教文化中心,老舍、林语堂、陈望道、郝景盛、李四光等文学、教育、科学等各个界别的名流纷至沓来,形成了 “三千名流汇北碚”的时代盛景;三线建设时期,北碚迁入了红岩机器厂、浦陵机械厂等30家工厂和科研机构,促进了北碚科技、工业、经济的发展,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6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3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2个。
(二)加大建设规划投入
北碚区以博物馆事业为基础拓展公共服务,编制《百馆之城五年行动计划》,总投入10亿元,以国有馆为龙头,专题馆为骨干,非国有馆为特色,乡村馆为补充,建成卢作孚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人大主题馆等文博场馆44个,引进社会力量投建圭来艺术馆、缙云美术馆等文博场馆22个,规划或启动建设31个。
(三)落实机构人才保障
依托卢作孚纪念馆新成立民营经济学院,新增事业编制10个;依托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新成立研究中心,新增事业编制16个,归属北碚区文物局直属管理,并在理论研究、展览策划、文创开发、讲解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引进,有效增强文博有生力量。
(四)构建博物馆带动模式
创新一个联盟(北碚博物馆联盟)+两大专家库(高校、行业)帮扶模式,建立“百馆之城”分类管理、分级扶持、精准服务、文化招商融资工作机制。聚焦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卢作孚纪念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初步形成红色生态、抗战乡建、科普人文三大特色主题博物馆集群。汇聚专业力量支持“小微”场馆建设,有效提升静观花木艺术交流体验馆、柳荫艺库等非国有场馆,获国家级“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
三、“百馆之城”建设成效
(一)可读城市体系初具规模
挖掘“三千名流”3400余人,整理机构遗址、名人故(旧)居200余个,梳理松鹤楼、玉大茶庄等老字号230余个。创新打造“可阅读的城市”项目,通过文化标识、历史建筑二维码导览等形式。在老城街区打造三千名流星光大道、正码头广场院士墙,推出“实业救国 振兴中华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陈列展等展览50余个,立体呈现北碚历史故事。利用“北碚文博”小程序串联“百馆”内容,开发非遗数字展厅,展示非遗80余项,开放三千名流及北碚老照片线上查询功能,“围绕“四普”推出“100个文物故事”系列科普视频,让博物馆触手可及。
(二)馆城共生场景成功试点
依托“百馆”资源在新、改建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区中充分融入博物馆文化元素,建成卢作孚清廉文化主题公园、王朴公园、北碚公园等12处。引进知润时、璞菩科技等品牌级企业,联动非遗传承人、艺术家,开发出“北玻”“雅舍茶书”“百馆地图” 等文创产品152类400余款。围绕革命文物编创《追望大道》《缙云山上的马尾松》等文艺作品40余部,精彩演绎7000余场;推出城市文化之光栏目“百馆之声”41期,积累听众71万人次;在商圈、社区开展“行走中的美术馆系列公教活动”“小小讲解员”、文化沙龙、读书会、评书表演、非遗集市等活动2000余场,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带到社区。打造“非遗会客厅”“北宾文创街区”“梧桐朝阳片区”“城市精品远足路线”等博物馆生活场景,让“百馆”资源充分融入城市发展。
(三)文物主题游径串珠成链
依托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卢作孚纪念馆等,结合北碚区特色自然生态,推出“沉浸式初心教育红色信仰”“企业家精神熔铸与社会责任之旅”等精品课程10套,成功打响卢作孚纪念馆“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金字招牌,年吸引党团建、中小学生、企业家实地探学20万人次。策划包装具有北碚辨识度的文物主题游径:以红色史实发生地为主题,串联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王朴烈士陵园等资源路线;以历史路网、水陆通道为径,串联缙云山古道、张飞古道、复旦码头等资源路线;以卢作孚为重点,串联北碚“三千名流”旧居旧址、祠堂书院等资源路线,将区域特色将文博场馆“串珠成链”,激发城市文脉新活力。
(四)双城互动,拓展影响
一是深化成渝双城馆际合作。打造川渝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与小平干部学院、红岩联线、三峡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等开展合作共建,举办成渝双城蜀绣展、“巴山蜀水共知音”—川渝两地古琴文化交流、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绵阳市第二十三届“迎春诗会”等合作活动,通过藏品共享、展览共办、活动共举,将川渝两地特色文博资源连成一片、融为一体。
二是成渝联动激活多地文化资源。与广安市前锋区、华蓥市等川渝十县(市、区)共同组建环华蓥山文化旅游联盟。联合绵阳市、德阳市等川渝十地共建涪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联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共同推进重点文化项目。联合巴中、绵阳、类乌齐成立“碚齐绵巴”三省四地文博非遗联盟,依托“百馆之城”多点布局、重点展示,融入卢作孚纪念馆等6个场馆拓展北碚非遗生活馆,建立非遗工坊60余个,推动博物馆走出有限的馆舍,打造“无边界博物馆”。
三是拓展文旅宣传渠道。北碚“百馆之城”形象宣传积极亮相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活动、“文化三推”、渝见四川·碚有好物等重要活动近20场。运营“休闲北碚”“北碚往事” 等18个政务新媒体,总曝光量突破8000万;成立重庆市首个文旅自媒体协会,内容浏览量达1.7亿,多次登上抖音“重庆市展馆展览人气榜”,在全市博物馆线上综合利用方面位居第一。大型纪录片《卢作孚》、取景北碚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登陆央视、重庆卫视、爱奇艺等平台播出,峡防局旧址、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等纷纷入镜,吸引众多观众线下打卡。
四、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全力支持北碚区“百馆之城”建设
2025年4月,重庆文化旅游集团与北碚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此为契机,深化合作交流,拓展政企文旅合作新空间,将“百馆之城”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助力北碚区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产业强区三项战略。
(一)打造“百馆之城”品牌
将“百馆之城”定位为“重庆文化会客厅、中国抗战文化高地、世界生态文化窗口”,突出北碚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设计统一的“百馆之城”品牌标识和宣传口号,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旗下景区、游轮、文化演艺场馆等业态联动,利用重庆文化旅游集团的全媒体矩阵和合作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推广,提升“百馆之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构建“百馆之城”运营体系
智慧化运营:可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子企业—旅游云信息公司、旅规院等合作,建设“百馆之城”智慧文旅平台,实现场馆预约、导览讲解、信息查询等功能一体化,提升游客体验。
市场化运作:可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子企业—重庆艺术大市场、渝之旅旅行社等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特色餐饮、主题住宿等业态,提升场馆运营效益。
活动策划:可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子企业—营销中心、会展公司等合作策划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学术论坛、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场馆活力。
(三)创新“百馆之城”合作模式
政企合作:充分发挥与北碚区政府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作用,助力北碚区政府研究制定“百馆之城”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馆际合作:推动“百馆之城”与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旗下大剧院、旅游景区、酒店等开展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跨界合作:与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领域企业开展合作,依托集团旗下红岩文旅公司的成功运营经验,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研学旅行产品等,拓展“百馆之城”发展空间。
(四)提升“百馆之城”综合服务
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将加强与北碚区文旅发展的对接服务,以智慧化项目为总牵引,加快推动北碚文旅数字化集成产品在全市各类文旅场景应用落地,提升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营销能力,合力共建“一朵云”,助力实现“一键游北碚”。
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结合北碚特色,充分发挥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在“会、展、节”方面优势,助力北碚区深化文旅融合。通过引进头部文旅企业和文旅集团江畔音乐会、演唱会等业态,到北碚开展重大文化艺术表演和文化艺术活动,定期不定期进行艺术品展览,举办国际山水都市音乐节北碚专场等活动,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对推动北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百馆之城”建设引流助阵。
资源整合串珠成链:依托重庆文化旅游集团,一方面将缙云山、金刀峡片区与北碚城区联动,助力“百馆之城”运营提升质效;另一方面推动北碚区与合川、璧山及周边区县的文旅资源联动,打造区域旅游线路,持续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推广“畅游巴蜀”、旅游专列、“旅游一卡通”,将北碚的文旅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贡献北碚力量。
五、关于博物馆用电价格的回复
(一)相关法律和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电价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定价原则,分级管理。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整顿规范电价秩序的通知》(发改价检〔2011〕1311号),明确坚决制止各地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措施。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973号),明确城乡居民住宅用电、城乡居民住宅小区公用附属设施用电、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电、宗教场所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类电价。
(二)我市执行情况
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汇集梳理了国家出台的水电气价格支持政策,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水电气有关价格政策的通知》(渝发改价格〔2020〕169号),明确城乡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及公共服务设施,其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居民类价格。此处公共服务设施特指城乡社区和村民委员会的公共服务设施,未包含医院、博物馆、机关等公共服务设施。
故目前博物馆水电气价格无法按照居民类价格执行,下一步,我委将与市发展改革委密切关注国家电价政策动态,第一时间抓好贯彻落实。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联 系 人:张颖
联系电话:023—63018603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