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改革
近年来,沙坪坝区深入探索社会力量在空间运营、服务供给、融合发展等多方面参与实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打造文创产品展示、非遗项目体验等消费新场景30个,全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知晓率、到访率均超90%以上。
(一)资源协同、专业加持,激发文化阵地活力。秉持“空间换取服务”的生态理念,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形成“公益+有偿服务”的交替运营模式。如天星桥街道、小龙坎街道、渝碚路街道、丰文街道等地,以免费提供文化阵地作为引入条件,筛选专业优质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在免费开放时间内,合作机构派驻专业人员进行场馆管理、提供基础服务,并承担物业、水电等基础运营费用;在免费开放时间以外,机构向有需求的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有偿服务,包括舞蹈培训、声乐培训、艺术考级等多种文艺服务。
(二)政策引导、精准扶持,强化文化产品供给。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沙坪坝区“沙磁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沙坪坝区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等文件,支持、培育女教师合唱团、青春合唱团、重庆逗乐坊、原声社等社会文艺团队,组织文艺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巡演,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整合、引入社会资源打造,升级一批特色文化品牌项目,如“黄葛树下龙门阵”“巴渝书场”“树下音乐会”“星期日讲座”“甲骨文学堂”等区级文化品牌,以及陈家桥街道“陈香今韵”、渝碚路街道“碚家同心”、井口街道“井口拾光”等镇街级文化品牌,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区域文化品牌体系。
(三)深化融合、广泛支持,拓展文化服务场景。公共文化设施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特色服务专区,如区文化馆联合文化传媒公司打造星潮录音棚,既为馆内免费提供阵地服务、设备使用,还面向社会提供录音制作、音乐创作、音频制作与技术服务等增值服务;区图书馆打造达芬奇数字文化体验展厅,开展研学、数字体验等特色服务项目。依托社会力量打造一批文化服务新场景,如联动书屋、民宿等“嵌入式”布局艺术和阅读新场景,社会单位在日常经营的同时,免费为群众提供艺术沙龙、读书分享、展览讲座等文化服务,政府根据其提供的服务场次和质量给予一定补助。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