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简报(第45期)
重庆“四普”教育领域新发现调查取得实效
重庆市“四普”持续建立健全多跨协同机制,全面掌握各领域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在教育领域新发现调查中,市四普办聚焦其管理使用的各类建筑及设施,以专题会商、联合行文、协同调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同时,深入挖掘新发现文物蕴含的校史、教育发展史等历史文化价值,彰显教育领域重庆辨识度。
按照市文物局、市教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我市教育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已调查登记教育领域新发现文物40处。其中,涉及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俄文专科学校等10余所高等院校的新发现文物16处;涉及南开中学、私立南山中学、明明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的新发现文物24处,建筑类型涵盖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宿舍楼和各类附属建筑与设施。此类遗存见证和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各个办学阶段的教育史和校园建筑风貌。尤其是抗战时期的迁渝高校,不仅保存并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厚文脉,至今仍持续推动重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沙坪坝区曾建立战时文化教育中心沙磁文化区,在抗战时期汇聚20余所高校和全国约八分之一的大学生,文化教育资源及底蕴深厚。区四普办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将教育领域文物作为实地调查重点,着力开展新发现文物调查。加大与区内教育系统的各级各部门的沟通,联合高等院校、中小学学校等开展口述史调查。同时,加强与业界教授、学者的联系合作,收集梳理一批历史文献与建筑档案进行考证确认。新发现重庆大学图书馆旧址、中央大学教职员集会所旧址等一批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地方建筑及战时社会的关键实物遗存。

中央大学教职员集会所旧址
市、区两级四普办同向发力,渝中区、南岸区、巴南区等共13个区县均新发现相关遗存,完整覆盖全市五大片区,价值多元且各具典型。例如,北碚区新发现文物勉仁文学院旧址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的前身之一;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旧址是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即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体现了当时在动荡环境中国家对体育师资培养的重视。

勉仁文学院旧址
教育领域的“四普”新发现文物,进一步汇集了重庆在各时期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激励一代代青年学生铭记历史、接续奋斗的重要物证。后续,重庆将继续挖掘文物所承载的校史故事与多元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生动延续重庆教育发展的历史记忆。围绕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推动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汲取不竭奋进力量。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