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文旅资讯 >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日期:2013-03-23

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这种民间音乐形式是在巫山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发展的,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龙骨坡的先民们为了生存,狩猎为生。随着捕获猎物的增多,独立的个体已无法承担和满足运输需求,于是自发地形成群体互助合作。在长期集体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抬工群体,通过吼唱号子协同劳作。久而久之产生了众多的帮组体系,故抬工号子又称抬帮号子。

龙骨坡抬工号子按音乐速度分为两大类: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路面平、宽,较好上腿的采用快腿号子,歌词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崎岖山路,上陡下滑,采用慢腿号子,歌词内容灵活多变,多以通报途中遇到的路况,采用问答方式,前后统一。

龙骨坡抬工号子的主要特点是: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由于是群体合作,同时还具有气氛热烈、声音宏亮、韵律感强、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丁维双  谭文喜  吴名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