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文旅>游·重庆>重庆文旅资源>重庆文物资源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

日期: 2024-05-13

中国抗战时期金融机构建筑群,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望龙门街道。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包括中央银行旧址、中国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聚兴诚银行旧址6处。

中国银行旧址位于朝天门街道新华路41号,建筑于1936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五层,占地面积约49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0平方米。1939年10月,中国银行内迁重庆时,即在分行行址办公。1945年10月迁回上海。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朝天门街道打铜街14号,建筑钢筋混凝土与砖石木混合结构,坐北朝南,面阔22.1米,进深24.5米,地面五层,局部六层,共有57间房屋,建筑面积292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25平方米。旧址为仿巴洛克式风格,内外装饰比较繁琐华丽。建筑平面布局不对称,围绕中庭呈“U”形单廊式布置,解决了采光问题。底层功能为大厅和管理用房,二层以上为办公区域。建筑正面恢弘大气,古典气息浓厚,是典型的中式“新古典主义”建筑。1938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在此开业。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在抗战开始后,分别迁到香港和重庆,1941年香港沦陷后,以重庆为中心。抗战结束后,交通银行迁回上海,此楼由交通银行重庆分行使用。

美丰银行旧址位于朝天门街道新华路74号,建筑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352.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07.5平方米。美丰银行大楼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由馥记营造厂来渝施工,于1934年开工,1935年8月正式落成。四川美丰银行于1922年4月2日在重庆正式开业,最初为中美合资银行,后转变为中方独资。抗战期间,内迁重庆的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在未修建好新的办公地点前,均在此租住办公。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位于朝天门街道打铜街16号。大楼于1934年建成,坐北朝南,为仿巴洛克式的建筑形式,建筑由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结合的混合结构组合而成,共四层,进深26.7米,面阔16.57米,占地面积525.43平方米,建筑面积2101.72平方米。室内外地形有高差,金库建在地下室。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成立于1937年9月,抗战期间,故宫三路转移文物中数量最大的一批辗转迁移至重庆,一部分文物选择存放于此。1947年该行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往上海。

聚兴诚银行旧址位于望龙门街道解放东路112号,建筑坐西向东偏北30度,为中西结合砖木结构三楼一底建筑。建筑面积506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4平方米。聚兴诚银行成立于1915年3月16日,是重庆市第一家私营商业银行。

抗战时期,全国的金融机构汇集重庆,重庆成为国统区经济、金融中心。极盛时期在渝中区的小什字、陕西街这一片弹丸之地,就集中了150多家金融机构,成为当时的“中国华尔街”。这些金融机构,为稳定金融及大后方经济局势起到积极作用。抗战金融遗址群位于当年银行聚集的小什字地区,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见证。同时,这些金融建筑在重庆近代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