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3-0026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3〕255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07 [ 发布日期 ] 2023-10-0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3-0026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3〕255号
[ 主题分类 ] 旅游、服务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3-10-07
[ 发布日期 ] 2023-10-0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0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3〕25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09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曹邦兴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大三峡全域旅游振兴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议》(第0709号)收悉,感谢你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按照2023年7月21日但彦铮副市长组织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09号建议重点督办会议精神,经与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国资委、市体育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招商投资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统筹,一体推进,大三峡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旅游经济韧性足。2019年,渝东北接待游客1.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6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2022年旅游经济虽有所下滑,但整体韧性足:2020年接待游客0.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2.22亿元;2021年渝东北接待游客0.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9.97亿元;按新统计口径,2022年渝东北实现旅游业增加值197.61亿元,同比增长4.1%,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2023年第一季度,渝东北实现旅游业增加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6.5%,接待过夜游客286.16万人次。

(二)规划布局持续优化。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奉巫巫城“金三角”、忠县“特色江心岛”、万开云“三峡集散中心”、垫梁丰“三峡原乡”四大主题功能区。印发实施《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实施“八大工程”,提档升级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品质,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三)精品景区扩容升级。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涪陵武陵山大裂谷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渝东北现有A级旅游景区86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1家、4A级4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5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四)产品供给日臻完善。长江游轮独树一帜,“坐游轮,游三峡”成为游客首选。现有重庆籍长江游轮33艘,其中五星级21艘、五星待评2艘,总数列全国第一(湖北籍游轮20艘);2023年1—6月,发船2260艘次(为2019年同期89.72%),接待游客59.76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122.56%)。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产品体系正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30家,占全市23%;甲、乙级旅游民宿各1家,拟评定等级旅游民宿35家,总数占全市20%。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五)文旅融合走深走实。旅游演艺升级发展,《巫山神女》《归来三峡》《烽烟三国》等演艺项目加速创新,《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演艺产品缤纷登场,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区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成功实现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公共服务设施服务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六)宣传营销精彩纷呈。宣传机制日渐成熟,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发挥实效,轮值主席单位牵头推进,市区(县)联动、一体化宣传营销合力加速凝聚。节会品牌持续唱响,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拉近三峡与世界的距离,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垫江牡丹文化节让“诗”与“远方”照进现实。全媒宣传多边发力,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等相关报道超2万篇,抖音、腾讯微视、微博等新媒体曝光量超10亿人次。市场推广精准发力,深化落实《加快把万州建成“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旅游营销奖励办法》,抱团赴山东、河南、四川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旅游推介近百次,成功引客超千万人次。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下庄村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庄天路”故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100个乡村中的党史故事》。培育打造开州满月乡、城口亢谷、垫江乐天花谷、云阳泥溪农耕故土园、奉节兴隆等乡村旅游精品,现有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90个,占全市53%。积极推动巫溪红池坝、城口亢家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巫溪灵巫洞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荐巫山三峡院子、城口北纬三十一涧民俗酒店、盘石山舍农家乐申报全国甲级旅游民宿。

(八)文物保护措施有力。开展长江重要支流的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加快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点实施万州天生城遗址、奉节白帝城遗址等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项目。成功争取长江重庆段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送审稿)》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编制形成项目储备库,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7个,其中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九)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与湖北省开展三峡旅游联合执法,在万州、奉节、巫山等地设立旅游投诉现场受理点,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维护三峡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二、吸纳建议,融会贯通,全面抓好建议办理落实

(一)关于“设立大三峡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建议。市委编办答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的相关规定,要严明议事协调机构设立条件、规范审批程序,议事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地方一般不层层对应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按职责分工抓落实。大三峡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属于中央事权,建议按有关规定办理。下一步,我们将做深做实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深化拓展渝鄂合作领域,推动旅游合作向文化旅游全面合作转变,推动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产品共建、市场共促、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治、效益共赢,共同做靓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二)关于“每年从市(省)财政资金中拿出5—10个亿,设立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建议。市财政局答复:202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财政局牵头整合组建市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聚焦重大战略类、重点行业类和科创培育类三大领域,联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向全市范围内项目和企业。按照中央对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要求,应当控制基金设立数量,不得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基金,设立基金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设立和运营。因此,建议不再单独设立专项基金,而应发挥现有基金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统筹用好现有文化旅游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在资金安排上对渝东北地区发展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促进“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

(三)关于“支持各区县引进中青旅、携程、驴妈妈等旅游头部企业,联合打造新型旅游综合性上市公司”的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招商投资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体育局等部门一致表示,将结合各自部门职能职责,大力支持渝东北各区县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引进全国知名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推动大三峡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实现迭代升级、跨越发展。市交通局表示,将争取部级层面出台推动综合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旅游集散换乘点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一站多点”模式,支持汽车客运站及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设立停靠站点,提供多种配套服务并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加大交旅合作,保障乡村旅游目的地便捷高效通达,积极推进全市农村运输服务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运输资源和信息数据融合发展,推动农村运输服务与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市金融监管局表示,将系统谋划旅游企业上市工作,将更多符合条件、有意愿上市的旅游企业加入后备库培育,在企业股份制改造、辅导备案过程中加强指导、优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企业上市障碍,支持旅游企业上市。市体育局表示,将积极支持巫山县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推进旅游发展添砖加瓦;支持巫山县申报举办国际国内户外品牌赛事活动,打造山地越野、登山、攀岩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户外运动产业,以赛事带动人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支持巫山县有关体育企业、项目运营单位组织申报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

(四)关于在督办会议上提出的“成立市级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宣传推广、拓展对外合作”建议。一是市里已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旅游发展;渝东北已成立区域旅游协作组织,统筹推动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印发实施《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当前,市文化旅游委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教授团队参与谋划新时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思路,将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同步研究深化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二是大三峡旅游宣传营销主要依托现有节会品牌和赛事活动,让各类节会为文化旅游资源代言,例如持续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大三峡旅游品牌影响力。依托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渝鄂轮值主席会议机制,持续推动重庆、湖北共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签订《2023年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推动双方在十个方面达成合作。下一步,将借鉴外省(市)宣传推介好经验、好做法,以“壮美长江·诗画三峡”为主题,借助洽谈会、展销会、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营销矩阵,推动旅游宣传从“简单相加”到“深度融合”。赴山东、河南、四川等重要客源地开展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推动大三峡同其他区域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

三、系统谋划、重点布局,推动大三峡旅游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建议,按照“聚焦、创新、整合”工作思路,推动大三峡旅游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引领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区县城市,做好存量文章,重点依托现有资源培育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推动城市休闲的时空聚合与旅游重构。加强项目策划创新,围绕游客需求和市场导向,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口碑的产品;加强宣传营销创新,向新媒体借力,在数字化营销上下功夫,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拳头产品,整合优势力量支持文旅发展,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一)突出抓好规划实施,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深化实施“十四五”系列规划,深入推进“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加快万开云、奉巫巫城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提升以万州为中心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加速构建“一心多点”旅游集散体系。加大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助力巫山加快建设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高品质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进一步提升巫山旅游发展能级。

(二)突出抓好产品打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实施“品牌强旅”战略,创新打造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拳头产品,支持巫山巫峡·神女景区、丰都名山、巫溪红池坝、城口亢谷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长江三峡游轮,积极培育旅游民宿、露营地等新产品新业态。助力巫山加快打造“4个2”产品体系,即:2个世界遗产,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龙骨坡世界文化遗产地;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巫峡·神女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三峡港湾休闲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进一步提升巫山文旅品牌影响力。

(三)突出抓好旅游交通,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以城市、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码头、游客集散中心为重要节点,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高效换乘”水陆空立体旅游交通体系。一是优化提升长江黄金水道旅游交通。加强长江航道与主要支流体系的水上旅游交通衔接,建设主城游轮母港,升级沿江旅游码头,提升三峡游轮旅游品质。二是提速建设环三峡旅游风景道。着力推进“大三峡”区域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城开高速、开梁高速、两巫高速、奉建高速建设,打通“大三峡”旅游东西横向、南北纵向旅游大通道。加快实施巫山小三峡景区至巫溪红池坝、奉节白帝城至关门山至巫溪红池坝等一批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三是统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支持万州建设“大三峡”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巫山建设“大三峡”区域旅游集散副中心,建设丰都、云阳、开州、垫江等二级旅游集散地,依托万州大瀑布、忠县石宝寨、城口九重山、丰都南天湖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一批旅游集散点,构建层层向外辐射、联动周边省市的旅游集散体系。

(四)突出抓好文旅融合,培育文旅新兴业态。提档升级《烽烟三国》《归来三峡》《巫山神女》《川江号子情》等一批演艺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演艺场所创评重庆市演艺新空间,培育打造一批文创园区和艺术之乡。重点推进奉节木雕、梁平竹帘、垫江角雕、万州“谭木匠”木梳等系列产品开发,持续做靓“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品牌。挖掘提升乡村民俗文化内涵,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旅游民宿等新兴业态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突出抓好宣传推广,提升大三峡旅游品牌影响。深化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和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联动协同开展宣传推广。强化与四川的交流合作,深化实施“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活动,助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持续打造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等品牌节会活动,着力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影响。创新打造高铁宣传矩阵,谋划制定高铁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构建“高铁为媒·旅游唱戏”的宣传营销新体系。

(六)突出抓好公共服务,提升三峡旅游品质。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大三峡”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建设覆盖三峡片区的基础数据库和旅游产业运行分析系统。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推进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城市旅游线路泊客点、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支持万州、云阳、巫山等区县文博院馆升级改造和新馆建设,打造长江三峡文博院馆网络矩阵。

(七)突出抓好文物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精神。系统梳理重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数量、类别、分布和保存状况,加快推进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奉节白帝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重庆三峡库区博物馆群,加快推进中国水文博物馆建设,大力支持云阳、万州等区县博物馆改扩建,力争2025年前实现全市博物馆全覆盖,成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加快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高质量建设。

(八)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优化提升旅游环境。一是严格核心旅游资源保护。持续做好资源保护与利用,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诗文化、巴文化、忠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峡江文化、神女文化等长江三峡特色文化符号,加强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对长江三峡水域、森林、湿地、温泉等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管理,统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二是推进长江沿线绿化净化。不断完善“大三峡”各区县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生态绿脉,加快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步伐,因地制宜集中成线连片规模打造红叶景观,让城乡面貌更美、环境更优、品质更高。重点推进“大三峡”片区沿江以及高速公路、景区沿线垃圾清理,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让环境净起来、生态绿起来、村庄美起来。三是全面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以旅行社、导游、景区、饭店、游船等为重点,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联动,扎实开展“大三峡”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坚决消除旅游市场乱象。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8月8日

联系人:周晓波

联系电话:63235115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