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1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6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05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1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6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成文日期 ] 2024-06-0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582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6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582号提案答复的函

张昌红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引中心城区网红流量助两群地区文旅发展的建议》(第058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商务委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群”地区生态本底良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94个,其中: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A级以上景区72个,占比24.49 %;主城都市区主城新区80个,占比27.21 %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98个,占比33.33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44个,占比14.97 %。据统计测算,2023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88.1%;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53亿人次,同比增长98.9%;其中,主城都市区接待过夜游客8325.84万人次,同比增长99.9%;渝东北片区接待过夜游客1125.55万人次,同比增长38.2%。渝东南片区接待过夜游客738.65万人次,同比增长70.1%。

二、引导中心城区网红流量助两群地区文旅发展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我委高度重视“两群”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举措,推动“一区”与“两群”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协同推进“一区两群”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打造,大力推动中心城区网红流量向“两群”流动,推动两群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引流,让文旅发展“有支撑”。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部署,开展《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等规划编制。研究起草《关于加快建设重庆旅游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努力把“大三峡、大武陵”打造成为重庆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和重要旅游目的地。按照近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重庆城市文化生活的国际表达,打造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国际影响力品牌,为“两群”旅游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近期,我委正在谋划草拟推进渝东北、渝东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举措,持续推动“两群地区”文化旅游与主城都市区比翼齐飞、协同发展。

(二)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引流,让广大游客“有的看”。一是提升核心景区品质。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市旅游经济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建设重庆旅游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大武陵”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动“三峡、武陵”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彭水阿依河、黔江濯水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开展5A景区创建,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加快;丰都南天湖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支持推进巫溪红池坝、铜梁安居古城、忠县皇华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做强水上旅游产品。印发实施《支持长航集团推进长江游轮文旅融合发展任务分工方案》,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大力提升三峡游轮品质,大力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优化旅游线路设计,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的水上旅游产品体系,持续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影响力目前,我市现长江游轮32艘,其中五星级22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4年1—3月,长江三峡游轮发船739艘次,同比增长28.52%;完成客运量13.76万人,其中重庆籍游轮完成客运量8.21万人,湖北籍游轮完成客运量5.55万人。三是做足特色旅游产品。落实《“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要求,研究提出我市大巴山风景道、乌江风景道、武陵山风景道、长江三峡风景道等高端旅游路线,推动“两群”地区重庆旅游路线纳入国家旅游风景道名录,提升两群地区旅游资源知名度。印发实施武陵山区(渝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印发实施《重庆渝东南武陵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一体推进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涪陵—武隆—丰都、黔江—酉阳—秀山被列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读李白 游神州”文化主题旅游线路,长江三峡旅游产品、梁平区“渔米路”分别入选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典型案例,奉节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入选2023绿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引流,让广大游客“留得住”。旅游要发展,既要靠产品,更要靠服务。近年来,我委抢抓疫情结束后文旅快速恢复发展的新机遇,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两群”地区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新提升,让广大游客愿意来、留的住。一是大力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全面改善提升了“两群”交通状况地区,巫山云端机场建成投用,推动三峡地区文旅发展全面进入“云端”时代,郑渝高铁带动重庆三峡旅游全面进入“快车道”。推动三峡游轮品牌化发展,提升三峡游轮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三峡游轮品牌创建,推荐世纪神话、世纪传奇两艘游轮评定国家五星级游轮。二是提升酒店等接待设施服务质量。全面实施酒店品牌化发展,推动服务质量提升,奉节县诗城皇廷大酒店获评国家五星级酒店,成功创建评定云阳蓝湾丽呈酒店、重庆绿宫度假酒店为四星级饭店。三是全力提升人才服务质量。配合推动市人力社保局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百万人才兴重庆”相关引才专场等活动,动态发布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人才需求,加快引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需优秀人才,全市文化、体育与娱乐行业类别共引进人才1743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年培训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康养旅游综合服务等技能人才2325人。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倾斜力度,推动高端文旅人才向“两群”地区流动,全力打造旅游行业高质量服务队伍。四是抓紧抓实景区安全。强化景区属地属事责任和部门主管责任,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危岩地灾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高温汛期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系列文件,扎实推进旅游景区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景区危岩地灾防治、森林防火、高风险游乐项目、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等安全监管,全面提升旅游安全服务水平,让广大游客游的放心、舒心。

(四)通过营销推广引流,提升“两群”旅游“知名度”。一是通过高端节会引流。多年来,我们坚持将高端节会活动作为提升重庆三峡、武陵文化旅游知名度重要抓手,提升游客吸引力的重要载体,连续成功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文化旅游论坛、大武陵文旅发展峰会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节会活动,持续提升了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品牌影响力,大三峡、大武陵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满意度等指标持续提升。二是通过市场激励引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休假措施,鼓励职工前往两群地区休假旅游,制定灵活的旅游营销奖励政策,通过发放补贴、奖励等方式,撬动市场的力量,支持推动旅行社组织中心城区游客前往“两群”旅游,带动中心城区“网红流量”变成“消费流量”,形成带动“两群”地区文旅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量,发展动能。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意见建议,积极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商务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引导中心城区城市流量向“两群”流动,全面抓好“两群”地区文旅发展的产品打造、产业布局、文化赋能、生态提质,依托“两群”地区的壮美的自然山水、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本底,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突出国际化、特色化、品质化导向,推动三峡地区、武陵山区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文旅模式创新突破,打造一批重庆“两群”旅游明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两群”地区文旅发展“有盼头”。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安排部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研究制定新时代、新形势下,整体推进渝东北、渝东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举措,更加重网红城市流量向“两群”地区的引流、分流引导,着力打造推出一批联动主城与两群的文旅精品线路,推动中心城区与“两群”地区实现游客共享,持续推动“两群”地区文化旅游与主城都市区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产品打造力度,让“两群”地区文化旅游“有看头”。一是进一步打好“三峡牌”。三峡山水壮美、生态秀美,是重庆最具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张“王牌”,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吸引力。我们将进一步打好三峡牌、山水牌等品牌和符号,进一步加强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加快沿江精品景区扩容和提档升级,推进长江三峡纵深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构建“一干多支、水陆并进、江岸联动”的三峡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出一批陆上、水上、岸上、空中立体旅游线路产品,让游客充分体验壮美秀丽的三峡山水画卷。二是进一步打好“人文牌”。三峡诗词和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刻入中国人的脑海之中,并享誉世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三峡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打造提升力度,让风光美与人文美,美美与共。三是进一步打好“红色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两群”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刘伯承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开发保护力度,打造一批传承红色文化血脉,充分展现红色文化魅力的景区景点。四是进一步打好“山地牌”。武陵山区拥有仙女山、桃花源等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文旅名片。我们将进一步打好“山地牌”,进一步加大推进摩围山、川河盖等的打造力度,打造一批风光秀美、生态宜人的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五是进一步打好“民俗牌”。武陵山区苗族、土家族等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武陵山区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提升,持续推出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六是进一步打好“特色牌”。坚持市场导向、突出地域特色,开发打造一批登山、漂流、露营、滑雪、骑行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业态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三)进一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让“两群”地区文化旅游“走出去”。一是借助高端平台营销。借助整合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都市旅游节、武陵文旅峰会等全市高端会展平台,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全面加强“两群”两群文旅产品线路、景区景点、特色旅游产品的推广营销,全面加强文旅产业项目的开发合作、招商引资,撬动“两群”文旅资源开发,深化文旅产业项目合作,推动文旅市场开拓。二是打造国际化营销网络。整合全市文化旅游宣传资源,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将旅游品牌推广作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出访、国际会展、经贸交流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国际名人的合作,在国外主流媒体精准投放重庆旅游形象。将旅游品牌推广作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出访、国际会展、经贸交流的重要内容。完善旅游国际营销沟通和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国际名人的合作,推动将大三峡、大武陵文旅品牌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善用新媒体营销。更加善于利用抖音、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宣传营销,邀请国内知名大V、流量明星等宣传造势,讲好重庆故事,用小、快、灵等更加灵活多变的营销模式,快速抓住群众眼球,产生网红效应,生动展示重庆立体、灵动的壮美山水画卷。

(四)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以智慧旅游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构建高品质、人性化的“两群”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进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游轮游船等免费Wi-Fi、移动通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二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完善级景区、星级饭店、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等公共场所及相关单位建设旅游咨询网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构建统一的旅游服务标识系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推进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城市旅游线路泊客点、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三是统筹旅游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强化旅游安全风险防范,让广大游客放心游、大胆游。四是推升人才服务水平。积极协同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市教委等有关部门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联 系 人:李明证

联系电话:67587796

邮政编码:401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