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1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8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05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1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8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成文日期 ] 2024-06-0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84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124号提案答复

王国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智慧旅游,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124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我市文旅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走出了一条从年初回暖、到“五一”“端午”走热、再到暑期大热、国庆中秋火爆的恢复性增长曲线;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39.32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82亿元,同比增长13.5%。2024年春节,重庆旅游迎来“开门红”,130家纳入监测统计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68.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04.3%,其他旅游数据均创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2012—2022全国游客满意城市20强名单中,重庆位居榜首;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是全国首个播放量过百亿级的“抖音之城”、被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评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央视报道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重庆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重庆智慧旅游建设在紧贴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的大背景下,积极拓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方面的尝试和应用,以“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营销、智能化+体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大数据 ”为突破口,坚持统筹推进、示范先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持续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智慧旅游政策支撑及标准规范持续完善。在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指引下,我委提请市委、市政府在编制和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重要文件中增加了智慧旅游建设相关内容,为重庆旅游智能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重庆智慧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配套编制了《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指南》《重庆市旅游数据标准》等方案和标准,市商务委牵头制定了《重庆市住宿业服务质量规范》,倡导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创建智慧型住宿系统,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建立,为重庆智慧旅游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范。

二是行业智能监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持续推进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提升了全市旅游行业监管能力。建成重庆市智慧文旅广电云平台,打造市、区县纵向打通并集成旅游应急指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监测、全市景区监测、旅行社管理、文物管理、演出管理、数据报送等系统的综合平台,对接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接待中心等区域的视频、门禁、停车场等数据,实时掌握视频监控、客流(车流)等信息。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各文旅场景共1885路视频数据,其中景区1183路,网吧702路;已接入全市366家文旅场景客流数据,1028家旅行社团队管理数据及全市24851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

全市5A级景区和重点景区景点,基本完成票务预约、扫码入园等智能化建设,节假日的景区管理和游客接待方面作用愈发凸显;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信用平台对接基本实现,旅游行业网上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服务、诚信管理等便捷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进旅游景区免费WiFi建设,推进全市统一认证服务平台扩容,实现7万个AP接入运营的支撑保障能力。着力打造重庆旅游“三平台”(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和“三矩阵”(基于微信的重庆旅游官方微信矩阵、基于今日头条的重庆旅游头条矩阵、基于重庆微发布的重庆微政务矩阵)新媒体平台,及时提供重庆旅游信息资讯服务。官方微博连续多年上榜“全国省级旅游局官博影响力TOP10”。目前,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200万,官方微信粉丝量达150万,抖音粉丝量达100万。“三平台”和“三矩阵”的建设日趋成熟,完善了全市旅游信息发布和咨询渠道,配合全市各游客服务中心,大幅提升了我市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全市智慧旅游场景不断丰富。南川金佛山、武隆喀斯特、云阳龙岗等景区,根据景区经营需要,在运营、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设。“一部手机游武隆”、“城口旅游”公众号、“巫山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和万盛区域智慧旅游应用等智慧化建设初具规模,线上预订、电子票务、客流监测、智能调度和电子导览等功能在重点景区得到普及。洲际酒店和重庆两江假日酒店等酒店,积极探索机器人、智能家居的应用,开展“智慧酒店”建设,对游客入住体验和酒店营销带来积极影响。指导市文化和旅游协会、市乡村旅游协会,分别实施了市级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的评定工作,目前已评定智慧旅游景区50家、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58个。2022年评选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7个,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智慧旅游应用建设初见成效。2023年以来,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谋划“惠游重庆”应用,助力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应用构建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消费提振、旅游质量监管等3个一级场景,旅游资源归集、旅游资源布局分析、旅游市场运行监测等11个二级场景,谋划“景区客流拥堵处置”“投诉处置”“旅行社用车管理”“外国人入境游口岸签”“团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一件事场景,应用规划“一舱三端”,包括:驾驶舱、治理端、管理端和服务端。建成后实现政府治理端、企业管理端和公共服务端的互联共治。政府治理端部署在“渝快政”,实现多跨业务协同;公共服务端和企业管理端部署在“渝快办”和微信小程序,实现惠企惠民服务。该应用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多级贯通、多跨协同的智慧旅游平台。

目前,该应用已在“渝快办”和“渝快政”上线部分功能,今年春节期间,“惠游重庆”应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春节旅游热力图节目亮相,以“惠游重庆”数据为支撑,向社会公众实时直播重庆春节旅游市场实况,充分发挥了“惠游重庆”应用旅游质量监管场景实战实效成果。

二、下步工作重点

当然,我市智慧旅游建设仍有待完善,特别是您建议中提到产学研结合、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研究吸纳您的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智慧旅游工程,持续推进我市智慧旅游建设,助力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规范。持续深化我市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适时制定智慧文旅建设标准体系,打造统一的数据建设标准规范,并逐步规范和治理现有智慧应用。不断强化文旅场景建设的智慧化应用上云规模,探索实施市区两级联合开展“一朵云”“一张网”等集约化建设,探索市级建设管理、县级使用的一体化多层级智慧化发展模式,破除数据“烟囱”,逐步形成一体化的智慧文旅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数据分级分类及编目规范》运用,提升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大数据的产业分析能力,实时呈现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态势,科学预测数字产业发展趋势,打通“数据孤岛”。

二是进一步加快“惠游重庆”应用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重庆建设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动重点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我委将进一步深化“惠游重庆”应用建设,完成应用的旅游资源管理、行业统计分析、行业监督管理、产业运行监测、应急指挥调度、咨询投诉、旅游消费带动等功能模块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智慧化水平。持续开展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行业综合数据库、行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旅游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等建设。加快配套应用系统建设,以应用产生数据、以数据服务管理、以管理提升效益。加快完善大数据采集、融合、运营功能,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三是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旅游重大工程”,在全市开展智慧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市智慧景区景点建设。以A级景区和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为主体,开展智慧景区典型案例创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实现景区WiFi覆盖、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设备合理布设,实现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智慧化服务。以旅游村为主体,开展智慧乡村旅游示范试点建设,鼓励开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的线上推广和线下体验。支持社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农产品、特色产品上线交易。

四是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融合。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实验室技术理论研究与行业深入结合,推动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分别打造的智慧旅游产业学院、城市品牌与文旅现代产业学院等产学研基地开展合作及课题研究,加快项目落地实施。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和市教委开展智慧旅游人才培养,鼓励引导高校跨校设立交叉学科新专业,支持高校开展“旅游+”“数字+”等跨学科带头人培养。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支持智慧旅游产业领域符合条件的专家人才通过绿色通道申报高级职称,支持利用博士后国际交流引进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计划,开展智慧旅游引才活动,加大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智慧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联 系 人:蒋明山

联系电话:63236016

邮政编码:40001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