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2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7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07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2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7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7
[ 成文日期 ] 2024-06-0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847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76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847号提案

答复的函

民进市委会:

民进市委会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助推文物活化利用的建议》(第0847号)收悉。市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经与市科技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着力建立健全文物大数据平台

通过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可移动文物148.2万件,建立了全市文物资源库并向全社会公布,近年来总体数量保持稳定。当前,全市正开展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重点确认复查文物的当前保存状况,建立新发现文物线索清单并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我市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建立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和大数据库,实现数据及时更新、随时查询、能共享的及时共享。指定三峡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为公益性常态化社会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机构,2023年共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100余次,鉴定民间收藏文物约600件,目前正推进在线鉴定功能纳入“文化·巴渝文物”数字应用“文物活化利用”一级场景开发,统筹打造在线鉴定平台。针对探索建立灭失文物退出机制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尚未提出文物退出机制。在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对发现因人为破坏、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已登记文物遭破坏、撤销、灭失的情形,我市将依法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二、着力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广

打造文物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三峡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南地区首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成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打造市级文物科技创新平台5家,出台《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基地认定暂行管理办法》,将大足石刻研究院纳入我市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范畴,实施市科技局—大足石刻研究院联合基金,推荐大足石刻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建全国石窟寺区域保护研究基地。强化基础研究,在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砂岩质石窟寺渗水治理、革命纪念馆数字化保护、山地考古场景下的环境信息提取与分析等领域进行基础性研究实验,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41个,获得专利82个,发表论文1934篇。全面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扶持和推动文物科技企业发展 。

三、着力打造文物保护装备产业集群

建成投用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与100余家知名文博单位合作,研发文博专用传感器元件、国内首台“无水调湿净化机”、三星堆“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恒温恒湿智能存贮柜等产品,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体系。整合基地所在地现行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了《重庆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关于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绿色创新发展扶持办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专有装备自主创新,建成全国最大的省级考古机构院区和3000平方米实验楼,搭建一流的科技考古、科技保护实验室集群,考古CT、扫描电镜、高精度三维扫描仪等专业装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2023年9月,国家文物局、市政府等联合在重庆南岸主办全国首届文物保护装备发展论坛暨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首次跨地区、跨行业、跨层级系统展示全国最先进文物保护技术装备19个应用场景、69件/套最新文物科研成果,全国400余家文博单位和253家装备科研机构参加论坛和展览,重庆在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四、着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活化利用,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意见〉的具体举措》,将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改革、以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的文化资源资产盘活纳入改革重要内容。目前,我市起草形成了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改革方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正按程序报审,力促多形式、多渠道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以科技创新促进文物活起来,建成上线“重庆云上博物馆”8家,成功入选202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字文化新应用项目,将在享受免费开放资金补助的博物馆中推进“重庆云上博物馆”建设全覆盖。开发“文化·巴渝文物”数字应用,目前巴渝文物数字应用文物安全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其中“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三级贯通,正推进考古发掘、资源管理、安全监管、保护修复、活化利用5个一级场景建设,促进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提升文物活化利用国际化程度,出台文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大力推进文物创意产品开发,认定公布一批市级文物创意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同时,运用重庆史迪威将军旧居等驻渝外国机构旧址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依托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创新开展系列活动,打造重庆与港澳台文旅交流合作典范。

感谢你们对重庆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期盼你们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7日

地址: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8号高科山顶总部基地41栋

联 系 人:李珍杰

联系电话:67705332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