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68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38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68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38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1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38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21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邓明鉴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搭建“重庆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数字重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215号)收悉。经与市委宣传部、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我市文旅发展呈现强劲复苏态势,走出了一条从年初回暖、到“五一”“端午”走热、再到暑期大热、国庆中秋火爆的恢复性增长曲线;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39.32亿元,同比增长7.5%;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06.82亿元,同比增长13.5%。2024年春节,重庆旅游迎来“开门红”,130家纳入监测统计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068.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04.3%,其他旅游数据均创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2012—2022全国游客满意城市20强名单中,重庆位居榜首;荣获亚洲旅游“红珊瑚”奖,是全国首个播放量过百亿级的“抖音之城”、被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评为“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城市”,央视报道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重庆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拓展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方面的尝试和应用,以“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营销、智能化+体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大数据 ”为突破口,坚持统筹推进、示范先行,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持续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智慧旅游政策支撑及标准规范持续完善。在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指引下,我委提请市委、市政府编制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增加了智慧旅游建设相关内容,为重庆旅游智能化创新驱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配套编制了《重庆市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指南》《重庆市旅游数据标准》等方案和标准,市商务委牵头制定了《重庆市住宿业服务质量规范》,重庆智慧旅游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日趋完善。
二是行业智能监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持续推进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大大提升了全市旅游行业监管能力。建成重庆市智慧文旅广电云平台,打造市、区县纵向打通并集成旅游应急指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监测、全市景区监测、旅行社管理、文物管理、演出管理、数据报送等系统的综合平台,对接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接待中心等区域的视频、门禁、停车场等数据,实时掌握视频监控、客流(车流)等信息。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市各文旅场景共1885路视频数据(其中景区1183路,网吧702路),已接入全市366家文旅场景客流数据、1028家旅行社团队管理数据及全市24851处不可移动文物数据。
全市5A级景区和重点景区景点,基本完成票务预约、扫码入园等智能化建设,节假日的景区管理和游客接待方面作用愈发凸显;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信用平台对接基本实现,旅游行业网上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服务、诚信管理等便捷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慧体系逐步完善。持续推进旅游景区免费WiFi建设,推进全市统一认证服务平台扩容,实现7万个AP接入运营的支撑保障能力。着力打造重庆旅游“三平台”(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和“三矩阵”(基于微信的重庆旅游官方微信矩阵、基于今日头条的重庆旅游头条矩阵、基于重庆微发布的重庆微政务矩阵)新媒体平台,及时提供重庆旅游信息资讯服务。官方微博连续多年上榜“全国省级旅游局官博影响力TOP10”。目前,官方微博粉丝量超过200万,官方微信粉丝量达150万,抖音粉丝量达100万。“三平台”和“三矩阵”的建设日趋成熟,完善了全市旅游信息发布和咨询渠道,配合全市各游客服务中心,大幅提升了我市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全市智慧旅游场景不断丰富。南川金佛山、武隆喀斯特、云阳龙缸等景区,根据景区经营需要,在运营、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智能化建设。“一部手机游武隆”“城口旅游”公众号、“巫山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和万盛区域智慧旅游应用等智慧化建设初具规模,线上预订、电子票务、客流监测、智能调度和电子导览等功能在重点景区得到普及。洲际酒店和重庆两江假日酒店等酒店,积极探索机器人、智能家居的应用,开展“智慧酒店”建设,对游客入住体验和酒店营销带来积极影响。指导市文化旅游协会、市乡村旅游协会,分别实施了市级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的评定工作,目前已评定智慧旅游景区41家、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58个。2022年评选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7个,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智慧旅游应用建设初见成效。2023年以来,我们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谋划“惠游重庆”应用,助力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应用构建旅游资源管理、旅游消费提振、旅游质量监管等3个一级场景,旅游资源归集、旅游资源布局分析、旅游市场运行监测等11个二级场景,谋划“景区客流拥堵处置”“投诉处置”“旅行社用车管理”“外国人入境游口岸签”“团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一件事场景,应用规划“一舱三端”包括:驾驶舱、治理端、管理端和服务端。建成后实现政府治理端、企业管理端和公共服务端互联共治。政府治理端部署在“渝快政”,实现多跨业务协同;公共服务端和企业管理端部署在“渝快办”和微信小程序,实现惠企惠民服务。目前,该应用已在“渝快办”和“渝快政”上线部分功能,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多级贯通、多跨协同的智慧旅游平台。今年春节期间,“惠游重庆”应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春节旅游热力图节目亮相,向社会公众实时直播了重庆春节旅游市场实况,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质量监管场景实战实效成果。
二、下步工作重点
我们将充分研究吸纳你的建议,在数字重庆建设框架下,持续推进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规范。持续深化我市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进一步完善智慧文旅建设标准体系,打造统一的数据建设标准规范,并逐步规范和治理现有智慧应用。不断强化文旅场景建设的智慧化应用上云规模,探索实施市区两级联合开展“一朵云”“一张网”等集约化建设,探索市级建设管理、县级使用的一体化多层级智慧化发展模式,破除数据“烟囱”,逐步形成一体化的智慧文旅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数据分级分类及编目规范》的运用,提升基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大数据的产业分析能力,实时呈现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态势,科学预测数字产业发展趋势,打通“数据孤岛”。
二是进一步加快“惠游重庆”应用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重庆建设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动重点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进一步深化“惠游重庆”应用建设,完成应用的旅游资源管理、行业统计分析、行业监督管理、产业运行监测、应急指挥调度、咨询投诉、旅游消费带动等功能模块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智慧水平。持续开展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行业综合数据库、行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旅游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等建设。加快配套应用系统建设,以应用产生数据、以数据服务管理、以管理提升效益。加快完善大数据采集、融合、运营功能,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三是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旅游重大工程”,在全市开展智慧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全市智慧景区景点建设。以A级景区和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为主体,开展智慧景区典型案例创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实现景区WiFi覆盖、视频监控、人流监控、位置监控、环境监测等设施设备合理布设,实现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智慧化服务。开展智慧乡村旅游示范试点建设,鼓励开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的线上推广和线下体验。支持社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更多农产品、特色产品上线交易。
四是进一步做好借力引智。更加注重借力高校科研团队,联合重庆邮电大学加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重庆日报、重庆师范大学联合成立的重庆市智慧旅游研究院,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旅游教研中心和实训基地。借力本地龙头企业,继续与重庆旅游集团、三大运营商等合作,加快项目落地。借力国内知名企业,与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知名IT企业和人工智能服务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我市旅游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研发能力,力争引进同程、驴妈妈、携程、飞猪等知名旅游电商企业(OTA),加大对“风起洛阳”全国智慧旅游典型案例的引入力度,引导支持各区县及重庆旅游龙头企业互联网、智能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相融合,为彰显、体验、传播和创新川渝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提供强有力支撑,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不断创造出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为游客带来更多层次的体验,促进文旅领域变革重塑。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
联 系 人:蒋明山
联系电话:63236016
邮政编码:400010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