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73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5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73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5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3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9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50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93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山岳避暑度假资源利用提质增效的建议》(第0693号)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体育局、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山岳避暑度假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重庆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山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全市高山康养资源主要分布在黑山、金佛山、四面山、七曜山、铁峰山、方斗山等山脉,涉及涪陵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黔江区、江津区、南川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区县,为山岳避暑度假旅游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们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市山岳避暑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高品质、多元化的山岳避暑度假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全市山岳避暑度假旅游产业已覆盖16个区县、37个镇乡,形成武隆仙女山、石柱黄水、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丰都南天湖等成熟片区。因其丰富的山地森林资源,我市旅游度假区主要以山地型旅游度假区为主,目前全市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2个,山岳避暑型旅游度假区占比超过了65%,如武隆仙女山、丰都南天湖、涪陵武陵山、万盛黑山、石柱黄水、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巫溪红池坝、巫山云雨、綦江横山、高庙坝、奉节九天龙凤、彭水摩围山、城口亢谷、云阳清水、秀山川河盖等旅游度假区,其中,武隆仙女山和丰都南天湖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促进山岳避暑度假资源利用提质增效的举措
近年来,为顺应我市避暑度假旅游市场形势,不断满足市内外游客多元化度假需求,我们从规划引领、产品开发、产业融合、品牌打造、品质管理等关键环节着手和发力,推动全市避暑度假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提质增效。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动避暑度假资源有序开发。一是开展资源普查与评价。我市是全国首批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单位之一,我们用2年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建成了重庆市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了《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以及《40个普查单位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和图集》等系列转化价值高、推广意义大的普查成果。并对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从定量(等级、类型丰度、储量丰度、密度)、定性两个维度进行了评价,为市、区两级旅游发展规划、涉旅专项规划编制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健全规划体系。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农林等相关领域均制定了有关规划,科学引领山岳避暑度假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旅游领域,旅游度假区是避暑度假旅游的主要聚集区,市级层面编制了《重庆市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每个旅游度假区均编制了总体规划,形成了“1+N”旅游度假区规划体系,为全市旅游度假区有序发展提供了指引;着眼康养度假需求,我委正牵头编制《全市高山康养度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引高山康养度假旅游产业发展,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林业领域,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和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为重点,编制了森林康养专项规划,将“积极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康养业”纳入《重庆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引导各区县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林业生态发展和利用方式,不断提质避暑纳凉、健身运动、休闲养生等生态服务。卫生健康领域,《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山水生态资源、立体气候资源、丰富温泉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养生旅游模式,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游、运动康养游、中医药养生游、温泉康养游,部署建设一批高山康养基地。三是加强规划衔接。我们在编制各项旅游专项规划过程中,主动征求规划自然资源局、林业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等市级部门意见,同时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参与规划咨询和评审,确保旅游专项规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保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相应管控要求。特别是在旅游度假区品牌认定工作中,我们将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批复的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作为前置条件和强制性指标,同时参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中关于生态文明要求对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进行严格把关。
(二)坚持产品为要,丰富避暑度假产品供给。近年来,我们以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引导山岳避暑旅游度假区不断丰富度假产品,提升品质。严格按照《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中关于度假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引导各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多元度假项目,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度假需求。经统计,全市20余家山地避暑型旅游度假区,平均每家旅游度假区除了住宿、餐饮、购物外,至少有5种类型的度假产品,其中,文旅融合类产品至少有2项,休闲娱乐活动至少有6项。如:丰都南天湖打造了轨道滑车、湖畔音乐喷泉、环湖小火车、滑雪场等休闲娱乐、观光体验、运动健身类度假产品;石柱黄水打造了《天上黄水》大型歌舞、康复中心、秘境黄水奇幻乐园、森林王国等休闲娱乐、康体疗养、夜游、儿童亲子类度假产品;武隆仙女山开发出树顶漫步、自然教育中心、《印象武隆》等观光游览、自然体验、旅游演艺类度假产品;万盛黑山打造出青年汇巅峰乐园、星空露营、果蔬认养采摘等体旅融合、农旅融合度假产品。
(三)坚持品牌亮相,推动山岳避暑度假地创品牌。依托高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立体气候资源,以旅游度假区和森林康养基地等品牌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避暑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在旅游度假区创建方面:主要以森林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为重点,推动高山地区资源环境禀赋好、基础配套设施较完善的旅游度假区着力创建国家级、市级旅游度假区。“十四五”以来,指导武隆仙女山、丰都南天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标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提升品牌形象;推动石柱黄水、万盛黑山、巫山云雨等市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秀山川河盖、綦江高庙坝等9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在森林康养基地创建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积极科学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工作,近年来,推动创建了重庆石柱、武隆仙女山、永川茶山竹海、巴南彩色森林4家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认定江津四面山、巫溪红池坝、彭水摩围山等30家市级森林康养基地,有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山岳避暑度假旅游相关规划落地落实,进一步加强山岳避暑度假旅游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市级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指导各区县进一步加强山岳避暑度假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做好冬季文章,破解“冷热不均”难题。进一步推动避暑度假与农业、教育、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特色避暑度假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促进避暑旅游多样化、个性化、链条化发展。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3日
联 系 人:谭丽娟
联系电话:63013602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