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7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87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4-06-04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7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4〕187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4-06-28
[ 成文日期 ] 2024-06-04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5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87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56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红梅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大三峡旅游一体化营销的建议》(第0556号)收悉,感谢你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交通运输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抓好统筹谋划,大三峡旅游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旅游经济全面复苏。2023年渝东北区域接待过夜游客1125.55万人次,同比增长38.2%;实现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16.18亿元,同比增长9.4%。

(二)规划布局不断优化。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渝委发〔2024〕2号),将三峡旅游作为全市核心旅游产品之一进行重点谋划,提出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持续打造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等旅游精品,着力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提档升级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品质,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三)精品景区和度假区提质扩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渝东北现有A级旅游景区97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1家、4A级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四)产品供给日臻完善。我市现有长江游轮32艘,其中五星级22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3年长江三峡游轮共计发船5414艘次,为2019年的94.72%;完成客运量137.62万人,为2019年的126.17%。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产品体系正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27家,占全市21.4%;乙级旅游民宿1家。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五)文旅融合走深走实。旅游演艺升级发展,《归来三峡》等演艺项目加速创新,《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演艺产品缤纷登场,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区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奉节成功承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第六次联席会议,在成都开展“奉节好品进成都”推介活动,示范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成功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公共服务设施服务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六)宣传营销精彩纷呈。宣传机制日渐成熟,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发挥实效,轮值主席单位牵头推进,市区(县)联动、一体化宣传营销合力加速凝聚。节会品牌持续唱响,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拉近三峡与世界的距离,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垫江牡丹文化节让“诗”与“远方”照进现实。奉节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连续六年亮相《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策划推出“戴着眼镜、吃着脐橙、赏着诗词”等系列特色活动。全媒宣传多边发力,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等相关报道超2万篇,抖音、腾讯微视、微博等新媒体曝光量超10亿人次。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巫山县竹贤乡乡村振兴规划》,指导推进产业发展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12218万元。培育打造开州满月乡、城口亢谷、云阳泥溪农耕故土园、奉节兴隆等乡村旅游精品,现有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90个,占全市53%。积极推动巫溪红池坝、城口亢家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荐奉节金池春舍,巫山三峡院子、城口北纬三十一涧民俗酒店、盘石山舍农家乐申报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分别落实500万元支持巫溪、城口编制文化旅游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升级配套设施,创新打造差异化、市场化、国际化旅游产品。

(八)文物保护措施有力。开展长江重要支流的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成功争取长江重庆段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持续优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提炼文化主题28个,遴选文化标识69个,全面构建重庆长江文化体系。建立市级项目储备库,推动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通过国家部委初审、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储备名单。

(九)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开展三峡库区景区危岩地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抓好三峡库区文旅安全;聚焦高风险旅游项目问题症结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确保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稳定运营;聚焦开放式景区景点管理,分门别类建立责任清单,杜绝管理空白。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二、充分吸纳意见建议,抓好建议办理落实

(一)关于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文旅品牌的建议。我委已于2021年1月印发《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以“壮美长江·诗画三峡”品牌为引领,依托“峡谷三峡”“诗画三峡”“生态三峡”和“美丽乡村”资源,顺应多样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打造观光体验、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和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三峡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建议,凸显区域特色,做靓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二)关于优化三峡游轮旅游产品的建议。近年来,随着“长江黄金系列游轮”创新升级,长江叁号、凯悦、华夏神女3号、世纪绿洲等高端游轮陆续建成投运,我市长江三峡游轮旅游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引领内河游轮旅游发展。经与我市6家游轮企业初步沟通,目前游客可通过官方公众号、OTA平台、旅行社等渠道购票,但因不同企业、不同船型、不同航次之间价格不同,建立长江游轮“一卡通”制度存在一定现实约束。鉴此,我委将积极吸纳建议,持续探索推动游轮购票便利化、产品内容多元化,让三峡游轮旅游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

(三)关于强化海内外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我市建立了重庆旅游国际传播中心,着力搭建“1+N+X”文化旅游外宣平台,将长江三峡作为全市重要旅游目的地进行市场推广,积极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建议,整合文化旅游宣传资源,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健全完善国际传播矩阵,争取将三峡旅游推广纳入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出访、国际会展、经贸交流的重要内容。完善旅游国际营销沟通和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国际名人的合作,推动三峡旅游享誉世界。

(四)关于统筹加大区域协作力度的建议。目前三峡旅游区域协作建立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建议,注重同四川、山东、广东等地的旅游合作,持续推进产品共建、市场共促、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治、效益共赢。

三、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推动大三峡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积极吸纳您的建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拳头产品,着力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旅游名片和世界内河游轮集群旅游产品,串珠成链,构建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推动大三峡旅游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引领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格局。深化实施“十四五”系列规划,深入推进“大三峡”文化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加快万开云、奉巫巫城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建设。提升三峡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加速构建“一心多点”旅游集散体系。加大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助力奉节打好“三峡牌”“生态牌”“人文牌”,放大生态和人文资源价值,着力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

(二)抓好产品打造,做靓“壮美长江三峡”名片。提升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经典深度游产品,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推进奉节白帝城·瞿塘峡、万州高峡平湖等沿江景区提档升级和丰都南天湖、云阳龙缸等两侧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提升三峡游轮品质,建成一批游轮游艇基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促进长江黄金水道与航空、高铁、高速公路联动发展,优化“船游三峡”“陆游三峡”产品体系,打造长江三峡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做靓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支持奉节兴隆提升产品品质,完善配套设施,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三)抓好旅游交通,完善交通体系。加强长江航道与主要支流体系的水上旅游交通衔接,加快建设寸滩游轮母港,升级沿江旅游码头,提升三峡游轮旅游品质。加快推进城开高速、开梁高速、两巫高速、奉建高速建设,加快实施奉节白帝城至关门山至巫溪红池坝等一批旅游快速通道,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支持万州建设“大三峡”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奉节建设“大三峡”区域旅游集散副中心,建设丰都、云阳、开州等二级旅游集散地,构建层层向外辐射、联动周边省市的旅游集散体系。

(四)抓好文旅融合,培育新兴业态。提档升级《归来三峡》《川江号子情》等一批演艺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演艺场所创评重庆市演艺新空间,培育打造一批文创园区和艺术之乡。重点推进奉节木雕、梁平竹帘、万州“谭木匠”木梳等系列产品开发,持续做靓“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品牌。挖掘提升乡村民俗文化内涵,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旅游民宿等新兴业态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抓好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深化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和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联动协同开展宣传推广。强化与四川的交流合作,深化实施“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活动,助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持续打造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节会活动,着力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影响。创新打造高铁宣传矩阵,谋划制定高铁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构建“高铁为媒·旅游唱戏”的宣传营销新体系。

(六)抓好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品质。构建智慧文旅广电云集成系统,升级“惠游重庆”平台,完善旅游服务、品牌推广、在线监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推进“大三峡”智慧旅游模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推进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城市旅游线路泊客点、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支持万州、奉节、云阳等区县文博院馆升级改造和新馆建设,打造长江三峡文博院馆网络矩阵。

(七)抓好文物保护,传承长江文化。系统梳理重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数量、类别、分布和保存状况,加快推进奉节白帝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重庆三峡库区博物馆群,大力支持万州、奉节等区县博物馆改扩建,力争2025年前实现全市博物馆全覆盖,成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加快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高质量建设。

(八)抓好生态保护,优化旅游环境。加强对长江三峡水域、森林、湿地、温泉等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管理,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指导奉节县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兼顾三峡旅游一体化营销思路,科学编制重庆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确保有关项目和规划内容得到有效落地。全面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以旅行社、导游、景区、饭店、游船等为重点,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联动,扎实开展“大三峡”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坚决消除旅游市场乱象。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4日

联系人:周晓波

联系电话:63235115

邮政编码:4011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