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2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97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4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2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97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4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9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97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92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粟明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的建议》(第1192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情况答复如下。
一、红色旅游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渝委发〔2024〕2号)明确“打造红色旅游高地。整合红色资源,丰富产品业态,增强旅游体验,以党性教育、研学旅行等为重点,培育一批红色旅游精品”。为抓好工作落实,市文化旅游委坚持以“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旅游商品”为导向,推动全市红色旅游景区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创建新模式、打造新场景,实现红色旅游景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委一直以来,坚持规划引领、依法保护,先后颁布施行《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编制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高质量保护利用的通知》《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将发展红色旅游纳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保护、建设、管理好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政策保障。
(二)坚持品牌创建,促进产品供给。一是加强红色精品景区创建。成功创建江津聂帅故里景区、建川博物馆、涪陵816工程景区、潼南杨闇公故里、城口土城红军老街景区、巫山天路下庄景区、九龙坡区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周贡植故居)、刘帅故里·红色周都景区等红色旅游A级景区,累计创建红色旅游A级景区26个,积极推进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区5A景区创建。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1处,提升红色旅游品牌吸引力。二是丰富假日供给。春节、五一前夕,全市集中推出包含红色旅游的新景区景点115个、旅游新项目新产品90个、特色旅游线路100条。2024年1季度,重庆文旅广电云显示:130家纳入监测统计的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538.14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景区歌乐山烈士陵园游客151.23万人次,三峡博物馆游客65.87万人次,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游客28.3万人次,杨闇公故里游客26.71万人次,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游客19.3万人次,红岩革命纪念馆游客17.6万人次,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游客17.1万人次,重庆人民大礼堂游客16.9万人次,涪陵816工程12.2万人次。重庆位列全国热门目的地前十,来渝旅游人次再创新高。
(三)坚持景观提升,促进业态升级。我们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景观提升。推进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提升,31栋红岩革命文物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显著提升,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基本建成;实施育才学校旧址、吴铁城公馆、宋子文公馆、南腰界红三军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22个,其中周贡植故居、抗建堂、王良故居对外开放。实施黔江区万涛故居主体修缮工程,重新陈列布展万涛生前事迹,修葺布展后的万涛故居纳入冯家爱丽丝庄园—濯水古镇景区旅游线路,作为乡村旅游精品景点供大众免费参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扎实推进,綦江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石壕红军烈士墓等长征文物修缮开放,王良同志纪念馆建成开放。建成“重庆·1949”大剧院,推出红色精品剧目《重庆·1949》。
(四)坚持软硬结合,推进品类更新。我们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更新和提升。改造提升景区游客中心功能,开展关键节点人性化改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咨询服务、导游讲解、资讯功能,严格按照景区标准配备医务室、母婴室、投诉室等功能区域。进一步巩固拓展“厕所革命”成果,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景区通达性、便利性。歌乐山.磁器口大景区内新建松林坡、梅林、凤凰溪等共8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配套新建3A级旅游厕所2座,改造提升A级旅游厕所3座;建成金蓉门游客服务中心,新建西门游客服务中心和后街游客服务中心。开通了曾家岩至红岩村专线T777路巴士;新建“一主多支”42公里环线步道系统,有效串联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歌乐山森林公园等景点,构建出外疏内畅、快慢相宜的道路体系。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品质优化。我市着力加强红色旅游景区人才队伍与创新能力建设,分级分类做好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导游员、讲解员的讲解内容,保持红色旅游讲解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推动党史、革命史研究机构、旅游高校及研究院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旅游企业,成为红色旅游创新主体,鼓励在理论、技术、产品、服务、保护、宣传营销、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与后劲。以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推出“金牌讲解”线上语音服务,各大红色旅游景区推出手机APP、手机网站、微信平台等系列自助语音讲解服务。红岩魂陈列馆推出数字展览,新增智能展示设备10台,建成3D画廊、7D互动影院;建成景区广播系统、游客流量监测平台、实时视频监控,提高旅游区宣传、服务及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游客咨询、投诉处理,强化景区日常监管,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春节期间保持了平安稳定良好秩序,实现了无较大安全事故、无较大舆情事件和无较大意识形态事件,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六)坚持文旅融合,推进品味升级。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文化元素挖掘和转化,将文化创意植入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文旅IP打造、品牌推广中,鼓励研发旅游商品、文创产品,提高红色景区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培育红色旅游市场新增长点。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先后打造推出了红梅系列、荷花系列、“小萝卜头”系列、红岩智慧随身记和AR系列文创产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梅系列和小萝卜头系列9件文创产品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7件文创产品入选入围全国红色旅游产品。八方纳福茶具荣获“重庆好礼”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银奖、12色红蓝双芯铅笔荣获“重庆好礼”特色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铜奖。春节期间,景区加大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以满足广大游客需求。
二、下一步工作
(一)坚持科学规划,加快完善旅游要素。一是坚持以各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规划为指导,与有关发展规划相衔接,以本地资源特色为基础,科学推进红色旅游建设,保障红色旅游的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充分利用主城都市区、渝东南、渝东北片区的红色旅游优势资源,串联各片区特色景区景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增强市场吸引力。三是规范、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点)的旅游服务质量,确保红色旅游安全、质量、有序、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打造重庆旅游业升级版。
(二)深挖红色旅游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品质。一是在广泛收集整理革命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同时,加强对革命历史时期的重庆历史进行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调查了解,不断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二是加强与文化机构、文化演艺团体的合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演艺产品,用艺术手段真实还原历史。三是科学开设一系列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实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洗礼。四是积极引导红色旅游景区运用高科技手段陈设布展,增强吸引力。五是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
(三)加强品牌塑造和区域协作,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岩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品质提升作为弘扬红岩精神的“一号工程”、推进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服务设施改扩建。二是加强省(市)间横向联合,在重庆、广安、贵阳、遵义等四地联合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搞好与周边省市协作,进行优势互补,建立稳定的客源市场网络,寻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之路。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重庆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提高各景区的知名度。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 年6月4日
联 系 人:张畅
联系电话:63235112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