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3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98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12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3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198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12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198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6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曹均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和培育有条件古镇申报4A级景区的建议》(第0086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基本情况
重庆是1986年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40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评定、申报、公布工作,目前已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1个,共计54个。江津区历史源远流长,人文璀璨厚重,是2018年9月《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公布的第一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在江津的示范带领下,合川、万州、大足、荣昌、酉阳等区县也纷纷开展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形成以重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的“1+N”名城保护机制。
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提升情况
(一)强化政策保障。构建了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基础,以《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和实施工作的意见》《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对我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分类塑造“一核三片”文化区域:一核”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片”即巴蜀文化区域、三峡文化区域、武陵山民族文化区域;构建“三层五类”历史文化遗产要素保护体系:“三层”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五类”即世界遗产及主题遗产、文物古迹、历史地段、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资金,从2023年开始实施并根据财力情况动态调整,奖补区县每次不超过8个,单个区县奖补资金不超过500万元,采取先建后补、择优奖补等方式,激励区县政府发挥主体责任,加大投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指导江津区编制了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实现保护规划全覆盖,明确了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2023年已安排江津区中山古镇、际华三五三九制鞋厂传统风貌区市级奖补资金100万元。
(二)强化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利用,2023年新增完成13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其中:7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获市政府批准、6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均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审议和市级部门审查。截至目前,我市48个历史文化名镇已完成2021—2035年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完成54个历史文化名镇建档、标志牌设置以及测绘工作。推荐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巴南区木洞镇、大足区雍溪镇等6个名镇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巴南丰盛古镇、江津中山古镇等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按照保护规划开展保护修缮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200万元。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巡查数据库,组织完成87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44个历史建筑保护巡查,形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巡查报告》。推进数字化名镇名村建设,目前已完成8处数据采集和2处成果编绘工作,开发数字化历史名镇展示系统。
(三)强化品牌创建。一是推动古镇类A级旅游景区创建。我市从2006年开始有计划的支持有条件的古镇创建A级旅游景区。目前,我市古镇类A级旅游景区共有25个,其中5A级1个、4A级17个、3A级6个、2A级1个。江津区目前有古镇类A级旅游景区2个,分别是中山古镇(4A级)和塘河古镇(3A级)。二是推进旅游休闲街区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旅游休闲街区13家,其中国家级8家(古镇有3家),市级5家(古镇有2家)。三是开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目前,全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3个,其中国家级12个(古镇有4家)。
(四)强化宣传推广。成功举办第二届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创新论坛。会同重庆广电联合拍摄的大型媒体寻访片《巴山渝水记乡愁》,集中宣传展示我市历史文化名镇、街区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联合重庆日报、四川日报推出“双城周刊——重走川渝古镇找寻巴蜀韵味”系列报道,专题介绍白沙镇,促进川渝地区历史文化交流共享。在《巴山渝水记乡愁》中对江津区以及白沙镇的红色资源、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双城周刊——重走川渝古镇找寻巴蜀韵味”系列报道中专题介绍白沙镇。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政策引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并结合《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修订前期调研,研究促进历史文化名镇活化利用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历史文化名镇在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二)加大培育力度。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渝委发〔2024〕2号),明确要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要推出一批以巴渝古镇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要聚焦区县城市,做好存量文章,推动古镇古街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繁荣城镇休闲消费;要创新打造西部科技影视城、江津白沙影视基地等,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休闲街区。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LB/T 082-2021)等标准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有条件的古镇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产品和业态、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优化完善外围交通设施和引导标识牌,合理设置景区游览路线等,积极创建A级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传承市级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开展项目申报。统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乡村旅游、文物保护等项目资金,形成发展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文旅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合力,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多元化持股合作模式,共同推进我市历史文化名镇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 年6月12日
联 系 人:张畅
联系电话:63235112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