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20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4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4-0028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4〕200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4-06-28 |
[ 成文日期 ] | 2024-06-04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12号建议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4〕200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12号建议的答复函
杜津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塑长江三峡世界旅游黄金品牌推动重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212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与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发展情况
(一)旅游经济全面复苏。2023年渝东北区域接待过夜游客1125.55万人次,同比增长38.2%;实现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16.18亿元,同比增长9.4%。
(二)规划布局不断优化。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渝委发〔2024〕2号),将三峡旅游作为全市核心旅游产品之一进行重点谋划,提出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持续打造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等旅游精品,着力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提档升级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品质,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三)精品景区和度假区提质扩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完成创建任务。渝东北现有A级旅游景区97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1家、4A级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四)特色产品供给日臻完善。我市现有长江游轮32艘,其中五星级22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3年长江三峡游轮共计发船5414艘次,为2019年的94.72%;完成客运量137.62万人,为2019年的126.17%。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产品体系正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27家,占全市21.4%;乙级旅游民宿1家。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五)文旅融合走深走实。旅游演艺升级发展,《归来三峡》等演艺项目加速创新,《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演艺产品缤纷登场,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区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奉节成功承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第六次联席会议,在成都开展“奉节好品进成都”推介活动,示范带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成功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六)宣传营销精彩纷呈。宣传机制日渐成熟,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发挥实效,轮值主席单位牵头推进,市区(县)联动、一体化宣传营销合力加速凝聚。节会品牌持续唱响,持续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持续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全媒宣传多边发力,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等相关报道超2万篇,抖音、腾讯微视、微博等新媒体曝光量超10亿人次。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巫山县竹贤乡乡村振兴规划》,指导推进产业发展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12218万元。培育打造开州满月乡、城口亢谷、云阳泥溪农耕故土园、奉节兴隆等乡村旅游精品,现有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90个,占全市53%。积极推动巫溪红池坝、城口亢家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荐奉节金池春舍,巫山三峡院子、城口北纬三十一涧民俗酒店、盘石山舍农家乐申报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分别落实500万元支持巫溪、城口编制文化旅游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升级配套设施,创新打造差异化、市场化、国际化旅游产品。
(八)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开展长江重要支流的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成功争取长江重庆段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持续优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提炼文化主题28个,遴选文化标识69个,全面构建重庆长江文化体系。建立市级项目储备库,推动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保护建设项目等7个重点项目通过国家部委初审、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储备名单。
(九)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开展三峡库区景区危岩地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抓好三峡库区文旅安全;聚焦高风险旅游项目问题症结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确保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稳定运营;聚焦开放式景区景点管理,分门别类建立责任清单,杜绝管理空白。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二、积极吸纳建议,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顶层设计的建议。市文化旅游委于2021年1月印发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以“壮美长江·诗画三峡”品牌为引领,依托“峡谷三峡”“诗画三峡”“生态三峡”和“美丽乡村”资源,顺应多样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打造观光体验、文化体验、康养度假和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三峡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同时,建立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鄂渝轮值主席会议、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区域合作成效明显。目前,我们正研究制定塑造长江三峡文旅名片行动方案,将进一步充分吸纳建议,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助推相关区县深挖文旅资源、做强拳头产品、彰显区域特色,注重同四川、山东、广东等地的旅游合作,持续推进产品共建、市场共促、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治、效益共赢,做靓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二)关于产品重塑的建议。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97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1家、4A级4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长江游轮32艘,其中五星级22艘,总数列全国第一(湖北籍游轮20艘);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旅游风景道2条(大巴山风景道、长江三峡风景道);还有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大巴山(重庆·城口)彩叶文化旅游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节会品牌。下一步,我们将对标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着力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旅游名片,提升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经典深度游产品,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推进奉节白帝城·瞿塘峡、万州高峡平湖等沿江景区提档升级和丰都南天湖、云阳龙缸等两侧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着力提升三峡游轮品质,建成一批游轮游艇基地,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促进长江黄金水道与航空、高铁、高速公路联动发展,优化“船游三峡”“陆游三峡”产品体系,打造长江三峡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做靓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同时,市交通运输委还将鼓励游轮企业开行航线向长江中下游延伸,加强与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重要港口协作,探索开行重庆至中下游地区的精品航线;积极拓展长江中下游游轮旅游市场,充分释放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岸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消费潜能;依托机场航线和高铁线路,探索开发“机票+船票”“高铁+船票”等联程旅游产品,拓展“三峡游轮旅游+”全程旅游线路,推进三峡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三)关于线路重塑的建议。随着郑渝高铁全线贯通,三峡库区迎来了高铁时代,水、陆、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全面建立,为培育推出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线路产品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文脉、山脉、水系、古道、交通干线等经络,推动核心景区串珠成链,推出壮美三峡、世界遗产、巴渝古镇、美丽乡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围绕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因时、因路、因人、因物推出一批主题游径。推动大巴山风景道、长江三峡风景道等建设,联合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支持市场主体围绕消费需求,开发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旅游线路。
(四)关于配套提升的建议。目前,三峡库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速,建成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各区县旅游集散分中心正加快推进,旅游服务配套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完善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功能,提升巫山等支线机场综合保障水平。加快构建通达国际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恢复和扩大入境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直达航线。用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入境旅游团队签证便利度。深化实施“城景通”“景景通”工程,打通“断头路”。加快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推进沿江旅游码头提档升级。优化“市级集散中心—区县分中心—景区服务点”三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完善道路标识,推进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景区停车场、露营基地等规划建设。同时将加快构建“一门户两辅助六节点”游轮码头体系:打造寸滩国际游轮母港,布局丰都、万州两个三峡游轮辅港,以及涪陵、忠县、石柱、云阳、奉节、巫山六个游轮停靠节点港,打造江岸互动综合型旅游走廊。
(五)关于多方支持的建议。市文化旅游委一直将三峡旅游作为全市旅游的“王牌”加以推进,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会等节会活动,为各区县加强跨区域协作联动搭建平台,推动三峡旅游形象整体提升。共建共享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三峡库区文化旅游发展,遴选确定一批旅游名县(区)和旅游休闲城市创建单位,通过创建提升,突出品牌引领、示范带动,推动区县文旅资源整合、部门多跨协同、政策有效支撑、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县旅游产品辨识度、品牌知名度、游客满意度、市场活跃度、经济繁荣度,培育打造一批全国性的旅游名县(区)和旅游休闲城市,并将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统筹用好现有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人才、文化旅游和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市级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引导区县资金有效投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体化推进三峡旅游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冉华章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年6月4日
联 系 人:周晓波
联系电话:63235115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