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4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8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4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1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272号
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娅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成渝古驿道线性旅游开发 助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建议》(第1272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关于坚持总体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事项、加快构建“节点—轴线—域面”联动空间格局事项、加快推进驿道文化保护传承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渝古驿道(重庆段)线性旅游开发事项
一是将成渝古道保护利用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规划将成渝古道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三带”空间格局之一,2023年12月,重庆永川、大足、璧山、铜梁、荣昌区及四川内江、资阳市等成渝古道沿线“两市五区”共同签署《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努力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创新文旅融合高地,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是编制《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成渝古道及沿线历史遗存、文化景观等作为规划重点打造的“三江四廊”之一成渝古廊道核心组成部分,明确保护与合理利用途径,提出区域协同保护等总体措施,为后续成渝古道保护利用提供了专项规划支撑。
三是开展了成渝古道(重庆段)专题研究。发掘出成渝古道东大路(重庆段)道路遗存主要在九龙坡老关口、沙坪坝二郎关等区县10余处,总长约10公里。梳理出成渝古道东大路(重庆段)沿线全线长度约510公里,其中重庆境内约189公里,途经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璧山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等地,现存2个历史文化名镇(九龙坡区走马镇、荣昌区安富镇)、1个传统村落(走马镇椒园村)、39处不可移动文物、9处历史建筑、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3处历史地名等历史文化资源。
四是制作了《成渝古道地图册(重庆段)》。完成了成渝东大路(重庆段)189公里线路走向和沿线驿站、塘铺,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非遗风物等遗存在地图空间上的展现和介绍。设计制作了寻访遗存古道路段的交通导览图,作为徒步探寻古道的路书指引,提升了遗存古道的可达性、可读性。编制《成渝古道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合理整合沿线文化遗产资源,深度阐释和展示文物价值和文化面貌,提高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水平。
五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建立动态更新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库,历史文化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渝古道(重庆段)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和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已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了“现状普查—规划管控—实施监管”全过程管理体系。
二、关于下一步成渝古驿道(重庆段)建设事项
(一)摸清古道文物资源家底。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契机,对成渝古道(重庆段)沿线古道本体、附属建筑与设施、关联建筑与设施三大类资源调查,涵盖道路桥梁、关隘城寨碑刻题记、龛窟造像、寺观塔幢等文物类型数清古道文物资源数量、划清古道文物保护范围,建立严格的建设管控要求。
(二)规划统筹区域文化空间格局。为进一步提炼成渝古道历史文化价值,助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拟委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巴蜀文化区域保护传承规划》编制,将成渝古道保护利用作为核心内容纳入规划,按照发言材料中“缀点成段、连段成线、拓线成片”的思路,构建成渝地区文化空间格局,制定串珠成链的规划策略,提出活化利用路径,指导相关区县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中,建立市级统筹、区县主责、部门配合的管理体系。
(三)规划赋能古道保护利用。将成渝古道保护利用规划明确的保护对象、范围、要求以及旅游发展项目纳入区县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筹,同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管控。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村域古道与项目空间布局和建设,对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古道文旅资源进行规划赋能,盘活资源提升利用价值,推动规划师下乡技术支持沿线古道乡村发展,为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提供规划专业支撑。
(四)完成文物主题游径规划编制。指导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编制完成《成渝古道文物主题游径规划》,以成渝古道沿线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有机关联成渝古道沿线文化遗产文物,串珠成链,集中展示成渝古道历史文化,促进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五)做好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保障成渝古道沿线镇村发展用地。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项目和旅游设施项目用地所需计划指标应保尽保。
(六)数字化应用宣传推广成渝古道。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中开展成渝古道智慧化展示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成渝古道遗产数字档案,开发AR虚拟漫游、线上文化地图等应用,将古道人文、地图导航等功能上线,实现“云端展陈+实地体验”,利用数字化手段展示成渝古道。
此答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4日
联 系 人:徐华威
联系电话:67705258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