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3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9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4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3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9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7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193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74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陈卫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整合利用我市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资源的建议》(第1174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高校图书馆自习室资源、文献资源对市民开放事项已经采纳;实现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事项不具备解决条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国家战略的推进下,当前全民终身学习需求日益增长,全民参与、终身受益的学习生态逐渐成熟。代表提出的整合利用我市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资源的建议,体现了对全民终身学习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图书馆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一、关于高校图书馆自习室资源、文献资源对市民开放事项
采纳关于“高校图书馆自习室资源、文献资源对市民开放”的建议。一是优化资源供给体系。为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市教委积极引导高校科学规划馆舍空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已完成图书馆的智慧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空间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精准配置。鼓励高校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依据学科发展和读者需求,科学合理地购置相关图书和电子期刊文献,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学习资料。二是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目前,我市高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实施"分类开放"策略,为市民及特定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重庆大学已面向市民开通社会读者证办理服务。市民持证即可享受图书借阅服务,同时还可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取电子资源,进一步拓宽了知识获取渠道。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及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均向市民开放在馆阅读服务。市民凭身份证入校,通过“身份证+人脸识别”双重核验入馆阅读,并可使用馆内复印设备。四川外国语大学与沙坪坝区图书馆达成合作协议,并与武警十七中队、童家桥派出所等单位开展“书香军营”共建活动,为其送去丰富的纸质图书并定期更新。重庆师范大学针对毕业校友推出小程序预约入馆服务,校友可通过专属通道,在馆内阅读书籍或者备考升学。这些举措展现了高校的文化担当,也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三是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我委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等高校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出版等相关专业,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服务创新和技术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二、关于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事项
该事项暂不具备解决条件情况。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免开补助资金2.5亿元,保障公共场馆的运行。同时市财政每年按1.25万元/生的平均标准足额安排高校生均综合定额,用于保障高校日常运行,高校优先保障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基本教育教学需求。市文化旅游委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共享资源,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针对该问题也进行了多番实践。一是馆校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如:2024年联动川渝地区289所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协同组织推进第七届川渝地区“图书馆杯”英语口语大赛。二是搭建馆校合作平台。如:2023年起,市文化旅游委联合市教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幼儿免费开通中小学生(幼儿)借阅卡,导入在校学生学籍信息,建立馆校共享的重庆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办证统一信息录入平台,现已办理257万个,并据此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动构建了覆盖全市未成年人全学段的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幼儿园)联动阅读服务体系。重庆图书馆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联合举办成渝双城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持续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指导、赛事辅导以及联合学术科研。三是共同助推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川渝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巴蜀·巴渝”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体系,召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等工作会议,打破地域限制,致力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四是持续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各公共图书馆通过建立分馆、城市书房、图书服务点、24小时智能自助借阅柜、社区书屋等方式,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度,实现了2000多个公共图书借阅点通借通还,川渝阅读“一卡通”覆盖川渝174家公共图书馆(全市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共享5000万册图书资源;2024年,我市创新打造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巴·掌书”进轨道项目,率先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阅读+交通”项目,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目前市文化旅游委牵头,已免除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分馆授权费。全市公共图书馆已推动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对适龄读者的全覆盖,公共图书馆借阅点全打通,通借通还读者卡全免费,馆藏可外借文献全囊括。经前期调研,我市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因为管理体制差异、资源类型与服务对象差异、经费与人力限制、版权与知识产权等原因,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存在着学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开放进入社会流通管理上的顾虑,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进学校也存在准入的问题。技术方面,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使用的图书业务系统为异构系统,要进行大量异构系统对接,各高校图书加工管理方式各异,在图书的数据整合、共享方面具有非常大的难度。部分学校未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未进行加工处理,要实现图书编目纳入各自管理系统并实现全市一体化查询,工作量极大,并暂无资金来源。同时,目前未建立覆盖学校的成熟物流管理系统,用于支持图书流通管理。
因此,从现状和技术角度考虑,目前该事项全面实施条件暂不成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持续提升图书馆资源社会效益,相关主管部门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持续支持高校开展图书馆资源建设
鼓励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高资源的质量和多样性。引导高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持续优化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和利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积极探索整合利用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
不断完善我市公共文化保障机制,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平台,支持资源整合利用试点项目,促进我市地方图书馆资源和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利用。
此答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联 系 人:王俊
联系电话:67705213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