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7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4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8 [ 发布日期 ] 2025-07-09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187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46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09
[ 成文日期 ] 2025-04-28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43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46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43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向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议》(第1043号)收悉。经与市委宣传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所提四个事项已采纳,涉及入境旅游有关事项均已纳入《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2024—2026年)》全力推进。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标国际需求,优化旅游产品设计”事项

一是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纳入重要工作计划。印发《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旅游名片、旅游精品等多项重点任务,持续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产业总值比重超过5%写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提供规划支撑。制定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关于“一县一策”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研究提出重庆都市圈主题游精品景区专栏、“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带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十四五”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等各类中央资金支持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旅游领域设备更新等项目24个。二是主动融入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2个省(区、市),发布《陆海新通道国际旅游合作(重庆)倡议》,共享陆海新通道发展新机遇。持续推进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重庆(西永)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组织32家本土文创IP企业参加2024年香港国际授权展,举办第五届重庆国际现当代艺术邀请展。组织或支持市内旅行社、游轮等旅游企业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参加国际旅展,宣传推介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品牌,与境外旅游企业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共研跨国旅游产品,共推跨国旅游线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进入2024年重庆入境游主要客源地前十。三是打造文化产品优质服务。文艺创作演出成果丰硕,2024年,魔术《天女散花》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实现“四连冠”,《“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6个节目亮相中央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等全国性舞台,21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精品创作、展演展示等重点艺术项目。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文化设施1.58万个、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12个,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增至820平方米,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率位居全国第二、第三,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文化阵地网络全覆盖,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未成年人全学段阅读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满意度位居全国第7。

二、关于“服务国际市场,增强旅游主体实力”事项

一是持续引进高端旅游引擎项目。举办文化和旅游部精品项目对接交流、全市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招商推介等活动,签约重庆仙女山滑雪场综合体、通用航空文旅研学产业链等项目49个、签约金额185.4亿元。希尔顿、丽思卡尔顿、瑰丽、W、康莱德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纷纷入驻重庆,中国旅游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旅国际与原重庆旅游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设立中国旅游集团西南区域总部。两江新区计划建设两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额高达300亿元,拟邀请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导入。二是持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加速推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市高铁、高速公路里程面积密度指标位居西部第1,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保持全国前10强、进入全球前50强,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正式投用。基本建成“米”字型高铁网,形成10条高铁对外大通道,基本实现1小时成都、3小时周边省会、6小时北上广深。聚焦“大都市”旅游加快实施市域(郊)铁路建设,聚焦“大三峡”旅游加快建成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巫云开高速等项目,聚焦“大武陵”旅游,建成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聚焦乡村旅游,基本实现A级旅游景区100%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三是构建国际旅游营销整合机制。将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销纳入重庆城市营销整体框架,系统梳理提炼重庆特色旅游资源并纳入外宣资料制作,征集、官宣“坚韧、忠勇、开放、争先”成为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组团赴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宣传推介重庆。建立“国家(部委)+市级+区县+企业”四级联动推广模式,高质量参与完成文化和旅游部“部省合作”“欢乐春节”“你好!中国”等品牌活动,区县政府部门、有关企业赴境外参展推介资源洽谈,在政府间交流交往、出入境游服务、艺术交流、国际研学等方面展开国际交流合作。组织或支持重庆杂技团、市川剧院、重庆芭蕾舞团、三峡博物馆、各区县景区以及市内文旅企业赴境外与世界同类机构、文旅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以及商演。境外旅行商赴渝踩线考察期间,邀请旅游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共寻合作机遇。

三、关于“联合国际组织,创建特色品牌活动”事项

一是积极创建融入国际组织。牵头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落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市将迎来首个国际组织。新加入亚太旅游协会、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我市加入的文化旅游国际组织(机制)达到12个。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亚太旅游协会、世界节庆协会等国际文旅组织,匈牙利等国驻华使领馆,马来西亚等国旅游局代表受邀参加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品牌活动,深化合作共识。出访期间拜访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合作,“渝味360碗”走进联合国旅游组织总部。与驻伯尔尼、新加坡、西班牙等文旅机构深化部市合作,重庆文旅元素闪耀“欢乐春节”“你好!中国”等国家级品牌活动。二是打造引入高端品牌活动。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论坛、2023UFI中国会员年会、“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等高端会议,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性展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国际性赛事以及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在渝举办。保加利亚瓦尔纳国家歌剧院乐团维也纳歌唱家新年音乐会、意大利里米尼乐团2025歌剧之夜新年音乐会等国际演艺活动在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等演艺场所上演。全球展览业协会组织的2021年UFI数字化创新奖,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入选全球十二强。承办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等国家级重要活动,策划实施“机遇中国·品牌重庆”全球宣传推广行动,以及“陆海之约”“渝见世界”“感知重庆”“感恩自然”等品牌活动,打造国际传播融媒节目《Let's Meet(渝见)》。三是擦亮重庆国际旅游城市名片。自2025年4月19日起,重庆在主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域启动常态化“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通过科技赋能的光影艺术,打造可阅读的立体画卷,向全球展现最宠游客的8D魔幻国际都市魅力。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第十五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大赛等品牌节会活动在渝举办,全方位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关于“聚焦服务质量,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一是持续提高重庆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联合印发《重庆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2024—2026年)》,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旅游营销奖励方案(2024)》《重庆市2025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奖励措施》《提升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等,编制《全市高山康养度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方位构建旅游服务体系。重庆1949大剧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等,以及4星级以上酒店,提供了英语等外语文本,方便入境游客游览。重庆外语导游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泰语等语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等高校与重庆市导游协会合作举办新导游实训项目,提高导游工作技巧和要领。聚力发展首发经济,引育国际知名品牌、全球优质服务,促进优质消费资源集聚发展。印发《重庆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国际美食名城,提升住宿消费水平,推动餐饮住宿消费高质量发展。启动《重庆美食“渝味360碗”品牌培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精心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世界知名商圈,建设中環万象城、万象新华等消费新地标。持续打造一批江岸、老街、防空洞、天台等兼具“国际范、巴渝风”特色消费新场景。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改革,建成一批市级15分钟商业服务圈。二是持续提升旅游运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构建“三位一体”城市国际传播工作体系,重庆国际曝光度在国内权威机构榜单中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连续六年全国前十,有力提升重庆文旅国际知名度。稳步推进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挂牌全国首个国际传播产业园,打造多个功能平台,在意大利罗马、巴西圣保罗、秘鲁利马设立海外联络站,为文旅宣传筑牢平台根基。改善离境退税和外币兑换环境,探索“即买即退”、便捷支付等便利化措施。在全国率先上线入境游口岸签“一网通办”应用,有力提升外国游客入境的便利化水平。支持有实力的旅行社向集团化、平台化发展,结合旅行社等级评定,树立一批入境旅游优质服务旅行社典型。持续加强入境游客较为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外语咨询服务,持续推动提升四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外语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大型商圈、购物商店、医院、重点景区及文博场馆等场所的外语标识标牌。推动构建入境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公安、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应急、外事、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完善110多语种报警服务功能。逐步创建重庆旅游多语种呼叫中心,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交通信息、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咨询和投诉服务,实现入境旅游投诉的实时跟踪和及时处理。用好优化口岸签证、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打造“渝进蓉出” “蓉进渝出”精品联程线路。三是持续加强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澜湄合作机制下跨境旅游合作高级研修班交流会在渝举行,老挝、缅甸、越南等国的文化、旅游、商务、外事等政府部门近20名学员参与。加强入境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丰富人才培养渠道,重点培养和引进国际营销、外语导游、同传翻译、小语种讲解员等方面人才,全方位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定期发布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引导培训机构围绕文化产业需求开展培训。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联盟”“巴渝未来工匠联盟”等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平台载体,培养旅游产业所需人才。加快建设“渝才荟”平台,为符合条件的旅游产业人才发放重庆人才服务卡,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73项优质服务。2024年为文化、体育与娱乐行业人才共计发放新重庆人才卡164张,提供线上服务1554人次,行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此答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8日

联 系 人:杨云华

联系电话:67705066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