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30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6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30 [ 发布日期 ] 2025-07-11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30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6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11
[ 成文日期 ] 2025-04-30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6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64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66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石柱县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的建议》(第0066号)收悉。经与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农业农村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支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支持石柱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新高地、支持“两群”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支持石柱发展康养消费品产业等事项,相关市级部门积极支持、全力推动。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石柱县地处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连通渝东南和渝东北区域的重要节点、渝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成渝地区走向江浙一带的重要门户,草场、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富集,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地”等称号,目前共有四部委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家(石柱县全域),市级森林康养基地3家,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康养旅游发展具有良好基础。近年来,市文化旅游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从康养产业布局、搭建招商平台、旅游品牌创建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康养产业发展路径,全力支持渝东南地区做强、做大康养产业。

一、关于支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事项

加强规划政策引领,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市文化旅游委编制《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支持石柱、酉阳、秀山等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区县建成集中医药观赏、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公益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依托渝东南武陵山区森林、江河湖库及气候资源,大力提升以夏季避暑为主的候鸟式养老、休闲养老、疗养型养老等养老旅游产品等”。二是编制《重庆市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更多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培育发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蕴含本地文化元素、彰显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旅游精品,贴合重庆特色着重发展“文化产业+康养旅游”,推动文化产业与康养产业结合,推进温泉产业与地域文化及医药、茶道、瑜伽等养生文化融合,丰富温泉产品和服务业态;打造以文化艺术疗养身心的“养生巴渝”康养旅游品牌和新型产业集群。三是根据《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依托大山大水生态资源、立体气候资源、丰富温泉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要求,向市市场监管局正式申报《重庆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专项质量提升项目。目前,石柱康养产业已形成“冷水森林疗愈核心区—大黄水康养胜地—县域康养观光体验区”三级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为重要支点,以提升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目标,发挥石柱联通渝东南、渝东北的节点作用,构建“森林疗愈+农业”“森林疗愈+旅游”和“森林疗愈+工业”为主的“森林疗愈+”新模式,努力打造协同发展和康养旅游产业创新示范新的增长极。

下一步,在规划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市文化旅游委将全力支持黄水、仙女山、南天湖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特别是黄水作为新创建成功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们将积极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石柱康养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大力推广石柱康养度假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提升石柱康养品牌知名度,支持石柱县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争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二、关于支持石柱发展康养消费品产业事项

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供给。一是高品质构建文旅产品体系。以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优化空间布局,深度挖掘生态、气候、生物、民族医药等资源,丰富石柱康养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借助中药材产地优势,研发药泉、药浴、药膳、美容、康体等保健服务项目。充分梳理县域旅游资源,重点围绕“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打造石柱县特色旅游。着力打造石柱千野草场、石柱万寿寨等精品景区度假区集群,充分利用渝东南武陵山区森林、江河湖库及气候资源,提升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品牌号召力,加快石柱巾帼土司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景区集群。二是积极创建旅游新品牌。太阳湖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水绿宫度假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桥头木名堂民宿(冇名堂民宿)获评国家丙级民宿,桥头镇长沙村、中益乡坪坝村获评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上黄水大剧院入选全市第三批演艺新空间,胶原莼露、中益华溪老鹰茶分获第四届“重庆好礼”旅游商品金奖、外事礼品奖和银奖,万寿山景区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三是组织开展文化旅游消费活动。专题举办啰儿调传唱大赛、全县摆手舞大赛、桥头写生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依托春节、元宵、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传统岁时节日,主导开展乡村村晚、非遗巡游、猜灯谜等非遗活动数十场次。同时新策划实施《千年玉带河》文化展演,将玩牛、倒流水豆腐干、西兰卡普织造等1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场景化展示。积极指导石柱大力发展以莼菜、辣椒、黄连为代表的农业“三色”产业,培育打造知名康养消费品品牌。同时围绕乡村休闲、农耕文明、乡土美食、乡风民俗等,以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休闲农园等为重点,突出乡土文化传承、生态价值转换,推介富有特色、条件成熟、深受欢迎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三、关于支持“两群”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事项

加大文旅招商推介力度,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推动大武陵、大三峡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一是组织文化和旅游部产业项目服务平台第四十一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活动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推广石柱县冷水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刀背梁景区、卢家坝天池等3个项目进行招商推介,并在市文化旅游委官网“招商推介”专栏宣传展示。签订九居林宿、千野草场房车露营基地、陶然居瓦屋小镇农文旅、石柱桥头湖畔野奢露营地等8个项目协议,合同引资8.63亿元,到位资金7.945亿元。以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名义印发《2023—2025年市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公布石柱县文旅产业重点项目“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文旅配套基础设施及环境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额8亿元。二是整合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渝东北三峡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梳理“两群”精品旅游景点景区,借助“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优势,深入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和川渝黔区域交流合作活动,实现三地资源共享、游客互送。推动大武陵、大三峡等世界知名文化旅游IP走进京津冀、走进大湾区,深入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实现引流增效。三是多角度打造旅游新热(亮)点。桥头镇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千野草场房车露营基地成为露营旅游新热点,竹铃球博物馆、非遗博物馆成为非遗体验新热点,龙沙镇“爸爸的庄园”成为城郊旅游新热点,花溪别院民宿成为特色民宿新亮点,毕兹卡绿宫景区森林酒吧成为夜间休闲新亮点。建成石柱县非遗馆、县文化馆及图书馆黄水旅游度假区分馆、孔子学堂,布置打造黄水旅游度假区非遗广场、桥头镇陶然居非遗演艺广场。加强武陵文旅联盟,持续举办“武陵文旅大会”,开展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着力推动大武陵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四、关于支持石柱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新高地事项

多维度保障建设,全力支持石柱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相关市级部门加大对石柱县建设的政策、项目及土地等要素保障的倾斜力度。石柱县作为渝东鄂西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市交通运输委高度重视石柱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在交通规划、项目建设、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目前,石柱县“四高一铁一港一场”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成型,坐拥2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石柱港区已建成客货码头泊位6个、年吞吐能力155万吨、40万人次,有力支撑石柱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市交通运输委将积极支持石柱县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加快沿江货运码头功能提升和客运码头品质升级,探索推进石柱港区资源整合提升,对闲置低效码头进行优化调整,推动石槽溪、陶家坝等具备条件的码头专业化改造,提升港口装卸能力,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建设完善现代高效集疏运体系,助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市林业局支持石柱县打造成渝地区康养旅游胜地,对符合相关旅游规划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在林地要素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支持石柱县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不断丰富林业业态,盘活用好森林资源,持续推进林业与中医、健康、教育、文化、运动、养老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发优质生态服务产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指导石柱县在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资源优势,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有力保障黄水镇、冷水镇等地避暑康养产业,桥头镇、中益乡等地乡村振兴,以及城郊、沿江等地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石柱县预留发展空间,保障文化旅游项目要素。按照“全国康养胜地”目标,打造大黄水旅游度假区,冷水镇作为重要节点之一,规划布局建设用地4.9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冷水镇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策划和设计方案》。市农业农村委将以编制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石柱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康养新高地。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关于支持石柱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00万元,支持石柱县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展示设施等项目建设。下一步,将着力推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涉及生态康养的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统筹开展全市“十五五”生态康养产业规划研究,指导石柱县等区县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发展路径,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支持。

市文化旅游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着眼新发展阶段,继续立足石柱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大力支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景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有条件的乡镇参评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以及助力康养民宿提质升级等。围绕石柱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档升级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景区产品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把石柱打造成引领成渝地区康养旅游的典型案例,推动石柱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30日

联 系 人:张国辉

联系电话:67705355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