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39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312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8-14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7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39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312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7 |
[ 成文日期 ] | 2025-08-14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B0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312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B010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红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渝东北区域文旅协同发展的建议》(B010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交通运输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渝东北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一)旅游经济持续繁荣。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持续火爆,呈现出逐年稳步递增的良好态势,正成为拉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渝东北三峡库区接待游客超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8.16亿元,同比增长8.7%。2025年1—6月,渝东北三峡库区预计接待游客2350万人次。
(二)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着力提升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等产品业态,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三)景区度假区提质扩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巫溪红池坝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丰都南天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州汉丰湖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料评审。云阳县成功创建全市首个世界地质公园,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110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2家、4A级4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四)特色产品供给日臻完善。我市现有长江游轮31艘,其中五星级20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4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123.59万人。今年上半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54.23万人,游轮平均载客率(床位)76.5%,同比增长2.38%。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旅游产品体系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27家,占全市21.4%;成功创建甲级旅游民宿1家、乙级旅游民宿2家。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五)文旅融合走深走实。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推出《长江之歌》《三峡传奇》《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一批具有三峡特色的文艺作品,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六)宣传营销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有效提升长江三峡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全媒体合作,三峡旅游专题报道超2万篇。推动“与辉同行”深入奉节直播带货,助力奉节脐橙销售60万单。组织开展“山水重庆·渝见三峡”全国网络文旅达人重庆采风活动,微博、抖音话题阅读量超过1.32亿人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重庆同城榜前十。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倾力帮扶巫山县竹贤乡,完成《巫山县竹贤乡乡村振兴规划》《巫山县下庄片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94个,完成投资3亿元。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7个、智慧旅游乡村13个。巫山县、城口县、丰都县3个乡村旅游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奉节县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共计13条,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八)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开展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整体推进万州天生城、忠县皇华城、奉节白帝城、云阳磐石城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功举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进会议,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忠县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县。
(九)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迭代更新三峡库区A级旅游景区危岩地灾隐患清单,对27处风险点落实动态监测和防范措施。开展高风险旅游项目排查整治,专项检查文旅场所消防安全6次,指导整改隐患422处;联动交通、体育等部门,开展游船、漂流等水上项目检查,督导整改隐患44个。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二、吸纳建议,谋划举措,全面抓好建议办理落实
(一)关于“共建大交通”等系列建议。一是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巫云开高速已于2025年7月全线通车,奉建高速正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12月前建成;巫溪至城口高速由两县牵头推进,将指导其加快前期工作;两巫高速巫山至大昌段2022年已通车,大昌至巫溪段因原投资人融资问题暂未开工,目前正推动引入新投资人,将指导两县加快项目落地。二是安张铁路方面,项目已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奉节站接轨工程完工,我市拟将其与恩黔铁路结合,整体推进安康至恩施至黔江铁路。国铁集团将支持我市会同相关省份和成都铁路局集团进一步深入研究项目的经济运量、工程条件、建设方案和实施时机,并在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对项目入规进行统筹考虑。三是低空飞行线路方面,将支持探索线路,发挥巫山机场作用,谋划应用场景,规划基础设施,助推渝东北低空经济。四是“县县通、城景通、景景通”旅游路方面,将指导区县推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实现5A级景区15分钟上高速,4A级以下景区分等级通二级、三级及双车道以上公路,重要红色景区通三级以上公路。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委将持续推进交旅融合,积极支持渝东北区域文旅协同发展。
(二)关于“共享大市场”等系列建议。一是我市联合湖北省建立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渝鄂轮值主席会议、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持续深化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有效推进产品共建、市场共促、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治、效益共赢。二是印发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当前正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进行深入调研论证、优化提升。三是有序推进“串珠成链”工程,围绕奉节三峡之巅、巫山小三峡、巫溪红池坝、城口亢谷、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等优势资源,提质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推出“壮美长江·诗画三峡”“高峡平湖·三峡之巅”等精品旅游线路。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载体,贯通沿江核心景区,带动腹地文旅资源深度开发,推进奉节白帝城·瞿塘峡、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沿江景区提档升级和巫溪红池坝、云阳龙缸等两侧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助力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三)关于“共推大三峡”等系列建议。一是支持“奉巫巫城云”景区创建,委领导多次带队赴文化和旅游部对接巫山巫峡·神女等景区5A事宜,邀请景评专家现场检查指导巫溪红池坝等景区5A创建,促进景区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奉巫巫城云”五县已有A级景区62家,其中5A级景区3家、列入5A预备名录2家、4A级景区20家。二是支持品牌节会举办,指导“奉巫巫城云”五县办好“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长江“三峡凉都”(奉节)土家风情旅游文化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等品牌活动,持续提升相关县域文化旅游知名度、影响力。三是云阳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我委指导云阳充分挖掘云阳恐龙公园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多次开展调研,将其相关内容合理融入规划,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增添新的亮点。四是组织召开《重庆·奉节兴隆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奉节创建兴隆国家级度假区工作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力推动三峡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五是支持“奉巫巫城云”旅游住宿业提档升级,支持奉节诗城皇廷大酒店成功创评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巫山三峡院子成功创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推荐城口盘石山舍,奉节莲塘晓月、金池春舍创建国家甲、乙级旅游民宿。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持续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对接,指导“奉巫巫城云”五县创建更多国家级、市级旅游品牌,持续擦亮“壮美长江·诗画三峡”金字招牌。
(四)关于“共创大服务”等系列建议。一是提质升级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2022—2024年,市文化旅游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支持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提质建设,支持云阳龙缸、巫山小三峡、奉节白帝城等优秀景区和汽车租赁等涉旅业态入驻中心;同时指导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持续加强智慧化建设,全面提升游客在交通接驳、住宿登记、生活消费、景点预约等方面的体验。二是借助第十五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契机,召开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暨长江游轮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联动协同发展机制;奉节、巫山现场宣传推介长江三峡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生动展示长江三峡雄奇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签订旅游联盟协议和组客合作协议,建立“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市场”多维立体的区域合作协同机制。三是加强对“奉巫巫城云”旅游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在2025年国家旅游发展基金中争取160万元,支持云阳龙缸5A级景区品质提升、巫山县竹贤乡石院村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等项目建设。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指导“奉巫巫城云”持续优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星级饭店、游船、旅行社等市场主体深入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五)关于“共护大协同”等系列建议。目前市级层面设立有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旅游委,统筹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的相关规定,全市正在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奉巫巫城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1+5+N”联席会议机制难度较大。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将做深做实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办好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强化协同联动、加强互惠合作,推动长江三峡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此答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8月14日
联 系 人:黎波
联系电话:67204662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