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46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13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 发布日期 ] 2025-07-15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46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13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15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9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13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9号

提案答复的函

致公党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协同打造成渝地区优势文旅品牌推进重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969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针对建议中提到的成渝两地在文旅品牌的建设上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与我委工作思路不谋而合,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现将我委在打造成渝地区优势文旅品牌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注重顶层设计,文旅消费政策密集出台。近三年来,我市共出台文化旅游促消费政策43项,其中,市级层面17项,区县26项。先后制定出台《提升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出台《重庆市“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重庆市“十四五”入境旅游营销奖励方案(2023)》《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2024—2026年)》《重庆市2025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奖励措施》《“中国年·重庆味”2025年春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的若干举措》《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文件。

(二)丰富产品供给,游客接待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4.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亿元,分别增长12%、16%。一是持续开展文旅消费惠民系列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共举办“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惠民演出季”等文旅消费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推出景区门票减免、娱乐演艺优惠等13条消费惠民举措,惠民金额近1亿元;联合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及商家发放惠民补贴1500万余元,直接产生订单总销售额3450万余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约1.7亿元。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316.1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游客总花费261.62亿元、同比增长11.5%。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从正月初二起到元宵节持续开放主舞台、上演无人机表演,带动周边区域接待游客57.9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62%。二是引进大型营业性演出拉动消费。2024年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79场次,票房收入近12亿元,拉动消费近57亿元。2025年1-3月,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张学友、陈奕迅、刀郎等知名艺人或团体组合演唱会纷纷落地我市,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8场,观演人数8.75万人次,票房收入约1.1亿元,拉动消费约7.48亿元。“跟着演出去旅游”市场热度攀升。三是成功打造特色品牌矩阵。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个,市级5个;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5个、市级36个,重庆夜间经济成效明显,荣登“夜间经济排名前十名城市”榜首,各项夜间文旅经济发展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积极培育“渝味360碗”美食品牌,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2024“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三)培育消费新场景,拓展产业融合空间。深化“文旅+百业”的融合发展,围绕美食旅游、赛事旅游、冰雪旅游等当下消费热点,策划了多个“文旅+”消费融合示范项目,不断开辟新的消费目的地。一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推出南岸区下浩里、沙坪坝磁器口后街、南川“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等多个升级版的产品业态,带动了产品的迭代和品质的提升。十八梯、弹子石老街等10家重点休闲街区在2025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89.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45%。二是进一步提升消费体验。积极打造《重庆·1949》《天下大足》《禮宴巴国》等沉浸式体验新产品,推出城市CityWalk精品线路等多个新景区景点和露营地。三是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成功培育天台131、城上天幕·乐游观光塔等多个高空经济消费新场景,“世纪远航号”长江三峡游轮成功首航。连续举办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持续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消费新场景。

(四)推进入境旅游,深化国际市场合作。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落户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并新加入亚太旅游协会。成功举办2024重庆国际旅行商大会及联盟交流活动,赴多国开展推广活动,创新推出“向世界讲述重庆”系列活动,覆盖超4亿人次,显著提升“你好!重庆”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2024年入境游客量达127万人次,同比增长183.6%,较2019年增长109%,在多项国际榜单中名列前茅。全国首创外国人入境游口岸签“一网通办”,促成重庆至印尼雅加达、马来西亚槟城旅游直航开通。欧洲时报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中重庆位列第三位,凤凰网财经报道“泰国中产正挤爆重庆”。

下一步工作中,我委将担负起文旅发展的重大使命,扎实做好成渝地区优势文旅品牌推进重要工作。

(一)持续加强成渝双核联动。巴蜀联建“入境旅游首站”,协同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推出成渝双核国际化旅游线路、长江三峡旅游线路,实现“渝蓉鄂”多口岸进出。加快推进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落户重庆,联合开展中越、中泰友好交流年活动。力争全年入境游客再上新台阶。编制“两江四岸”核心区旅游规划,健全完善配套服务,制定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建立中心城区旅游协调发展机制。积极主动与文化和旅游部对接,力争早日批复《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推进企业院团“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力争到2025年实现“一院团一剧目一品牌”。

(二)实施文旅产业升级工程。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招商引资,聚焦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及 “专精特新” 企业,联动区县开展 “走出去 + 请进来” 市内外招商,靶向引育100家文旅优强企业、50 家上市后备企业、1家上市企业。深化项目攻坚,健全全周期项目管理机制,完善重大文旅项目储备库及机会清单,推进 “盘活一批、实施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项目滚动实施,强化项目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助力消费的新增量。

(三)实施文旅消费提质工程。聚焦国家和重庆市提振消费组合政策,制定我市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聚焦消费补贴、业态创新、市场主体培育等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激发消费潜能,深化“百万职工游巴蜀”“惠民消费季”等既有IP,升级“渝味360碗” 美食品牌,联动市民音乐节、文创市集等活动,形成常态化消费热潮。拓展消费市场,开行重庆至成都、重庆至黔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实施新业态新场景供需对接行动,壮大动漫、沉浸式体验、数字演艺、旅游演艺、游戏娱乐、电竞文旅等新兴业态。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联 系 人:徐华威

联系电话:67705258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数据发布

数字人播报

来渝旅游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库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