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68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4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6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68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194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7-16 |
[ 成文日期 ] | 2025-04-22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87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194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87号
提案答复的函
兰廷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图书馆旅游消费的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987号)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主管单位,近年来,市文化旅游委以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引导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全市图书馆网络体系,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一、我市图书馆发展有关情况
(一)图书馆阵地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42家,其中省级馆2家,区县公共图书馆40家,公共图书馆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县,一级馆率90.7%,位列全国第三。全市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54.42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室坐席5.42万个,建成图书馆分馆1807个、城市书房162个。建成“全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便民服务网”,全市超2000个借阅点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服务,“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已在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川渝两地读者可凭社保卡(电子社保卡)、身份证在成员馆享受逾50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二)图书馆旅游发展情况。市文化旅游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将图书馆作为重要文化资源融入《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中,纳入“两江四岸·山水都市”等旅游线路规划,着力推进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图书馆)、罗斯福图书馆旧址等文化标识建设工程。在打造“阅读+旅游”新型阅读空间方面,武隆区天尺情缘景区浪漫书屋24小时自助图书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冷水风谷休闲度假营地冷水风谷森林书屋、世纪游轮江上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世纪游轮分馆、重庆湖广会馆·渝州书院等都曾先后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等奖项。此外,我市创新开展的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巴·掌书”进轨道交通项目,将“全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便民服务网”与日均承载400多万出行人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进行双网融合,已覆盖全市10个行政区的69个轨道交通站点,投用71台“巴·掌书”自助借阅柜,通过“移动的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零费用”“随处用”“随身用”的阅读新体验。
(三)图书馆融合消费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等政策法规中明确,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类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开放的服务,不能从事任何经营活动,其设施设备场地不得用于与公共文化服务无关的商业经营活动。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空间。这为图书馆融合发展进一步指引了方向。目前,我市公共图书馆正开展有益尝试,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跨界合作等“图书馆+”的方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新型阅读空间,带动周边市场经济消费,如江北区图书馆鸿恩寺馆、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等都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在全市分享推广。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委员意见建议,积极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我市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推动图书馆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设施规划,保障图书馆阵地数量与质量。按照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总体规划,我市正以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抓手,建设与人口分布基本适配的文化服务设施体系。通过调整文化设施布局方式、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提质行动、强化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设施跨部门整合利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内部文化空间适度开放、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培育计划等举措,保障图书馆阵地数量与质量。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图书馆资源直达基层。一是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推动《重庆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将我市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解决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二是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推动总分馆体系走向垂直管理,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三是鼓励图书馆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服务和品牌阅读活动,贴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促进图书馆资源直达基层。
(三)以“阅读+”发展模式,推进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运用“阅读+旅游”“阅读+交通”“阅读+学校”等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更多主题鲜明特色阅读空间,促进新型阅读空间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多种运营模式下的新型阅读空间进行分类管理,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随着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巴·掌书”进轨道交通项目的成功实施,后续还将谋划开展“巴蜀高铁掌书廊”等“阅读+”系列项目。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如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联 系 人:陈元媛
联系电话:67393775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