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82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30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5-28 [ 发布日期 ] 2025-07-18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82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304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18
[ 成文日期 ] 2025-05-28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第六届第三次会议第1000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304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第六届第三次会议第1000号提案

答复的函

张邦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重庆市文化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00号)收悉。该建议与我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目标任务深度契合,对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国资委研究办理,现将相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建议

一是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截至目前,我市营收超10亿元文化企业20余家,其中华龙网集团2024年首次入围“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上市企业有欢瑞世纪(A股)、巨人网络(A股)、灏瀚网络科技(纳斯达克)3家;京东海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2024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委正谋划制定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支持文旅企业上市、上榜,支持“专精特新”文旅企业发展,支持文旅企业园区(基地)平台建设和提质增效,引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龙头文化企业,支持高成长性、高创造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对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扶持,支持文旅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打造一流现代文化企业。2024年10月,市国资委牵头完成了8户文化旅游类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组建了重庆文化旅游集团、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将华龙网集团整合到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上游新闻整合到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聚力打造形成一批主业清晰、服务中心、创新驱动、治理完备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现代文化企业。三是抓好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2024年,我市与中国旅游集团、香港富德集团等50余家企业开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洽谈合作,并与区县开展联合招商,国际数字音乐产业中心、中旅国际西南区域总部等11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122.5亿元。为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精准性,我市正积极与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文旅主管部门、优秀文化产业园区、优质数字内容企业、动漫游戏企业对接,持续举办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构建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与全国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投资机构交流对接平台,建立稳定的招商引资和企业交流渠道。四是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重点抓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重庆市非遗馆建设,用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江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两大平台,组织举办区域重点宣传展示活动,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同时围绕文博文创、艺术展演、非遗体验、温泉冰雪、夜间消费等主题,持续开展惠民消费促进活动。

二、关于“增强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的建议

一是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打造“国企优品”线上平台,以市属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帮助企业向高质量、市场化转型发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和具有全国影响力、重庆辨识度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集团。二是实施数字文化建设赋能工程。瞄准数字文旅高成长细分领域,引导区县出台专项规划和专项政策,差异化布局发展动漫、游戏、电竞、微短剧、科技影视、科幻影视、儿童视听、网络文学、知识付费、沉浸式互娱、低空旅游、高清视频、数字文旅装备、数字文娱终端(设备)智造等专业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项目滚动接续机制,积极推动寸滩邮轮港、九龙美术半岛、重庆游乐园、科技影视基地、西部欢乐城、山王坪国际度假区、冷水康养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三、关于“构建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的建议

一是提高审批办理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更新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全面实施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和事项在线办理,推动部、市平台融合,实施数据共享。二是打造文旅信用经济。推进文化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铜梁区、武隆区和渝中区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经验。三是消除不合理市场准入限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演艺产业,推进落实营业性演出管理“三项制度”,对重点营业性演出项目约谈率和所有营业性演出承诺率达100%,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重点演出项目100%落实票务报告和约谈制度。四是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按照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贯彻〈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措施》,加大对企业纾困扶持力度。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推进“掌上办”“指尖办”“一次办”,减少企业跑路。

四、关于“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高地”的建议

一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支撑力度。市教委将继续紧密围绕我市“33618”(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新星”产业集群)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深度对接区域行业企业需求,提升高等教育对行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二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校企资源信息共建共享,显著提升育人质量,培养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质量文化人才。截至目前,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广告学等文创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60余个。高职院校开设有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网络直播与运营等新质生产力相关专科专业13个,共布局34个专业点。三是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印发《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2024年重庆市本科高校专业设置指南》,将数字人文等新质生产力融入文化产业的相关本科专业纳入急需专业名单,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同时,根据重庆市区域发展需求及高校学科特色优势,做好专业调整优化,引导文创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的新增和优化。四是优化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模式。市教委联合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印发《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总体方案》《重庆市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若干措施》等文件,紧扣服务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分类分批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持续优化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产业人才培育质量。五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实用性。以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载体,汇聚产业、行业和高校等多方力量,聚焦专业、课程、教材、实践平台和教师队伍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综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目前已立项建设四川美术学院智能设计产业学院、动漫及数字艺术产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凤凰数字创意学院等24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28日

联 系 人:高金山

联系电话:67393925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