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9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80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5-13 [ 发布日期 ] 2025-07-21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93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80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21
[ 成文日期 ] 2025-05-13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12号提案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80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12号提案的复函

张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文创产业发展的建议》(第1012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24〕5号),明确提出重点围绕文创产业、文化科技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型产业集群。编制《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文创产业集群、文创产业园,做强文创产品,开发实用性、审美性、设计感、趣味性和纪念性兼备的文创产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建立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试点工作制度,推出一批文创试点,在政策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出台《重庆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全流程融资需求对接机制,多家金融机构向文旅企业发放贷款。为助力文创企业发展壮大,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单位给予增值税、房产税、所得税等优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开展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费用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

(二)深度挖掘重庆独特的文化元素,形成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

1.创新文旅品牌。推出重庆文旅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迭代升级文旅形象表达体系。鼓励创作展现重庆文旅特色的代表性歌曲,打造“我的重庆—2025城市巡游记”等新IP。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打造重庆美食“渝味 360碗”品牌。

2.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推进红岩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南局旧址等保护提升,迭代升级《重庆·1949》等红色历史剧目,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推出红色题材展览、剧目100个。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入挖掘红岩精神内涵,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推出了“百幅·百福”及“红岩四季”系列红色文创产品。

3.推动文物资源活化利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围绕文创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三峡文创”系列产品。创意开发了五个主题产品,包含“三峡臻宝”“诗意三峡”“萌趣宝贝”“三峡之境”4个线下主题和“锦绣三峡”线上主题,共118类。以“小粉炉”为代表的三峡文创系列成为热门文创产品,受到观众广泛追捧,成功带动文物“出圈”,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亮点。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陈及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在央视新闻微博阅读量超7400万人次。重庆自然博物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成立自主研发团队,推动跨界融合,推出一批科普性、艺术性突出的文创精品。大足石刻打造千手观音盲盒,将旅游吸引物转变为文创产品,有效带动文旅消费。

4.培育“渝字号”文艺精品。开启《天下大足》全国巡演,新创《谁在敲门》《阿科惹·娇阿依》《超燃青春》《巴蔓子将军》《爷爷的山歌》等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擦亮《印象武隆》《极限快乐SHOW2》《醉人的川剧》等驻场旅游演艺品牌,选拔展演一批新重庆“小戏小品”,建设西部演艺之都。依托拾楼戏剧空间、红岩红沉浸式剧场等演艺新空间和大悦城落日剧场、洪崖洞洪福光年等消费新空间,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和数字展览新业态。

5.开发时尚潮玩产品。充分彰显“8D魔幻城市”特色,以洪崖洞、李子坝、解放碑等地标开发3D魔幻立体台历、明星片、笔记本、冰箱贴等特色文创产品。重庆动物园塑造熊猫IP,成功打造“四喜丸子”“莽灿灿”等“动物明星”,同时,以熊猫IP为核心,有效整合园内其他珍稀动物资源,开发“虫动”系列文创产品,塑造“虫动”品牌形象。

(三)加强文创产品品牌建设。

1.打造“重庆好礼”品牌。一是制定“重庆好礼”品牌标准。出台《“重庆好礼”旅游商品评定规范》(DB50/T1030—2020),从评定原则、基本要求、分类、评定细则、商品研发、设计等环节完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产业体系,推出更多具有品牌性、文化性、实用性的旅游商品(文创产品),提升旅游商品的地域性、工艺性、实用性、市场性。二是举办“重庆好礼”品牌活动。连续5年成功举办以“创意赋能、品质兴旅”为主题的“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暨“外事礼品”征集活动,共评选品牌旅游商品(文创产品)400件,征集“外事礼品”200余件。三是组织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奖商品100余件,不断将丰富多样的“重庆造”“重庆产”工业品、农产品、工艺品、美术品、特色食品、非遗作品等转化为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四是组织区县开展“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全方位提升“重庆好礼”知名度和美誉度。

2.打造“渝伴礼”品牌。以“渝你相遇 渝礼相伴”为主题,按照“技艺传承、文化赋能、寓意美好、发展创新的要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赋能”模式,将分散的巴渝品牌聚合为IP矩阵,推动“重庆产品”向“重庆名品”“世界名品”转变。其中,代表重庆饮食文化的重庆火锅底料、重庆小面、涪陵榨菜等10个品牌产品入围“重庆味道”品类;大足石雕、荣昌夏布、红岩文创等10个品牌入围“重庆艺创”;谭木匠、荣昌陶器、山神漆器等10个品牌入围“重庆精造”品类。

3.打造“渝见美品”品牌。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设计之都”,加快我市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消费品行业创意设计能力,以“巴渝新消费、设计创未来”为主题,围绕产品设计、包装设计、文创设计等方向,对重庆食品类、健康消费品类、场景式消费品类等开展“渝见美品”国际消费品设计大赛。“渝见美品”在线上发布了以重庆为形象设计的首款NFT数字藏品,藏品不仅充分考虑到“穿楼轻轨”“解放碑”“盘龙立交”“龙水刀”“荣昌陶”等本地特色文化,还巧妙地融入数智重庆的发展新生态蓝图,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表达出重庆的数智魅力。

(四)培育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文创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优秀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在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我市实施了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选派学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厦门大学等知名院校学习;实施了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了文化名家扶持计划,设立专家工作室,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开展艺术传承、基础研究;选派学员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文创工作培训班。积极搭建部门、高校、企业三方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优质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建立产学研销一体化合作机制。鼓励各类文化文物单位、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不同类型开发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因材施策,探索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品牌授权等多主体开发经营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到2025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7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6%。到202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均达到5%,全市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0个、基地100个。下一步主要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西部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引领地,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效能文旅治理,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文旅标志性成果。充分利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庆本地文化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数字化新业态的培育、中华文化重要元素的传承与开发、精品内容创作与传播、知识资源集成与智能交互等项目方向。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推动我市文创产业发展。

(二)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与交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专题研修班,重点围绕创意经济与创意生态、文创产业发展案例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与交流,着力提升本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管理能力与创新意识,推动本土文化创意企业在合作共赢与资源共享方面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健全人才培育工作机制,高效实施人才培养项目,营造人才队伍建设浓厚氛围。推动艺术作品与文创产品深度融合,鼓励艺术家与文化产业、景区、商圈合作,以潮玩带动文创产品开发,实现“艺术文化双向赋能、品牌流量带动销量”的双赢格局,通过艺术创作打造具有山城特色的文化IP,提升文创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以数字赋能文创产业发展。开发“文化·创意重庆”应用,聚焦“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构建“五大一级场景、十八项二级功能”服务体系。重点打造文化创意资源分级分类整合库、产业发展动态监测系统、文化专项资金监管平台、文创供需智能匹配机制及文化企业能力评估模型,实现跨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全面提升文创产品开发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让更多文创数字作品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以及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

(四)加大文创产品推介力度。一是实施宣传赋能,多渠道、全矩阵加强“重庆好礼”“渝伴礼”“渝见美品”等品牌宣传推广,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讲好特色产品文化故事。二是实施活动赋能,以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大力推介展销重庆文创产品;组织参加“消博会”“进博会”“旅博会”等全国性展会和外省市重点展会活动,外出展示推介。三是开展网上营销推广活动,通过联合阿里巴巴、抖音等电商平台,开展直播推广、线上专区营销等活动。四是引导“渝伴礼”等旗舰店、体验店、形象店、专卖店“进机场、进高铁站、进商圈、进景区”。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13日

联系人:杨娟

联系电话:63235113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

数据发布

数字人播报

来渝旅游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库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