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95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21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 发布日期 ] 2025-07-21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295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21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21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14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21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14号提案

答复的函

廖文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建设的建议》(第1014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委宣传部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川渝石窟寺资源富集,是川渝地区重要的文物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跨度长、艺术价值高、规模宏大等特点,是辉煌灿烂的巴蜀文明的实物见证。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已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明确将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成为我市“十四五”期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重要任务,加快推动相关工作。

(一)坚持整体谋划,构建保障有力、协同有效新机制。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印发《重庆市“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纳入石窟寺展示利用重点任务。会同四川文物部门先后签订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推动以石窟寺保护利用为重点的文物保护合作。

(二)加快规划编制,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川渝地区作为全国首个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试点,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和历史使命。两省、市共同推进公园建设规划工作,在分别编制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规划,明确公园建设布局、体系建构方法、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形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总体规划》。2024年7月,该规划已经重庆市、四川省文物行政部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联合印发《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已列入国家文物局2025年工作要点,以高层级规划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

(三)强化项目驱动,打造川渝石窟寺保护标志性成果。大力推动实施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推动大足石刻景区完成世界级旅游景区培育对象申报,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纳入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完成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合川涞滩二佛寺摩崖造像、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保护修缮等重点项目,完成中小石窟保护利用示范项目29处,带动乡村振兴。联合开展潮湿环境石窟寺共性病害研究与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建成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大足石刻文物医院等。同时,也通过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的参与和协作,培育了一批石窟寺保护、考古、数字化等专业型、技能型人才。

(四)深化研究阐释,紧密协作助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成功创办《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开展《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实施《重庆市石窟寺及石刻铭文资料抢救性收集与整理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召开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学术会议。2025年4月,资阳大足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年度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持续做靓“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区域文旅品牌,推动川渝两地文旅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建,川渝石窟寺资源持续服务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高点定位,对标一流,在规划体系建设、文物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品牌塑造等方面协同抓好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建设落地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序推进大足石刻等川渝石窟寺重点保护项目。联合推动重点石窟寺保护计划,实施大足石刻、南岸弹子石大佛、潼南大佛寺、合川涞滩二佛寺、江津石门大佛寺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效应的石窟寺综合保护利用重点项目。以川渝地区石窟寺保护利用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强针对川渝地区石窟寺保护关键共性技术、保护材料、装备的研发,深化南方潮湿环境下石窟寺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构建石窟寺保护领域多层次标准体系,推进川渝两地共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与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团队合作建设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重点实验室,促进多学科联合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通过成果集成、样板示范、协同推进,提升川渝地区石窟寺保护利用整体水平。

(二)积极推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建设等纳入重大项目统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项目纳入重大项目统筹实施。积极推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联合印发《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等一批代表性核心展示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在川渝石窟寺保护管理、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立项审批、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筹措石窟寺保护资金。

(三)加快石窟寺景区交通联通联动和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立体交通服务能力,突出设施融合,推动快旅慢游网络体系实现新突破。重庆机场T3B航站楼建成投用,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为江北机场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升注入新动力,力争2027年建成通车开设有大足石刻站的成渝中线高铁,指导相关区县持续推进干线公路与石窟寺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并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和落地实施工作。支持大足区发挥大足石刻“五山”全面开放的联动效应,实现“五山”游览一票通,提升景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科学构建“五山”循环通道,推动形成景区旅游大动线更加合理、小循环更加顺畅的参观体验,着力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游客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

(四)提升川渝石窟寺整体展示利用水平。着力实施石窟寺展示陈列提质工程,打造精品陈列展览,联合策划推出一批体现川渝石窟寺特色的外展精品项目,完善开放石窟寺展示标识解说系统、游客服务设施,联合推介一批以石窟寺为载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塑造“川渝石窟”文化传播品牌。联合开展石窟寺数字化工作,建立川渝石窟寺数字资源库,实现石窟寺数字资源开放共享。联合开发川渝石窟寺数字化系列产品,推出数字化展示系列成果,以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呈现方式,挖掘川渝石窟寺的价值,丰富文化内涵。

(五)全力推进大足石刻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景区。挖掘大足石刻景区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联动区域内其他文化旅游资源,增强旅游要素创新性。加快推进大足石刻景区品质提升和周边环境整治,做靓核心景区、推进扩容提质,不断完善景区功能配套、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联动“三山一城四园”,全力将大足石刻景区打造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实施宝顶山景区至北山景区快速通道项目,大幅缩短宝顶山与北山之间的游览通行时间,实现大足石刻景区“点上做靓、串珠成链、全面提升”的目标,助推“产城景、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建立景区国际化营销宣传体系,打造大足石刻文化世界级旅游影响力,助力大足石刻实现从世界文化遗产到世界级景区的跨越,保护千年文脉同时激活现代文旅经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联 系 人:席周宽

联系电话:67502702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