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0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9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5-19 [ 发布日期 ] 2025-07-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01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95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23
[ 成文日期 ] 2025-05-19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20号提案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95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20号提案的复函

焦兴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长江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美丽重庆建设的建议》(第1020号)收悉。感谢您对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经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

(一)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将三峡旅游作为全市核心旅游产品之一进行重点谋划,提出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持续打造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等旅游精品,着力建设世界级三峡旅游核心吸引物集群。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载体,贯通沿江重要景区,带动腹地文旅资源深度开发,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升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品质,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二)精品景区和度假区提质扩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完成5A创建任务,巫溪红池坝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三峡库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110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1家、4A级4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三)特色产品供给日臻完善。我市现有长江游轮31艘,其中五星级20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4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123.59万人。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产品体系正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27家,占全市21.4%。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四)文旅融合走深走实。推出《长江之歌》《三峡传奇》《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文艺作品,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区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五)宣传营销精彩纷呈。宣传机制日渐成熟,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组织发挥实效,轮值主席单位牵头推进,市区(县)联动、一体化宣传营销合力加速集聚。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持续唱响“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旅游品牌。全媒宣传多边发力,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等相关报道超2万篇,抖音、腾讯微视、微博等新媒体曝光量超10亿人次。

(六)乡村振兴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巫山县竹贤乡乡村振兴规划》,指导推进产业发展项目46个,完成投资12218万元。培育打造开州满月乡、城口亢谷、云阳泥溪农耕故土园、奉节兴隆等乡村旅游精品,现有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90个,占全市53%。分别落实500万元支持巫溪、城口编制文化旅游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升级配套设施,创新打造差异化、市场化、国际化旅游产品。

(七)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开展长江重要支流的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成功争取长江重庆段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成功举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进会议,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云阳地质公园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忠县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县。

(八)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扎实开展三峡库区景区危岩地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抓好三峡库区文旅安全。聚焦高风险旅游项目问题症结和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确保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稳定运营。聚焦开放式景区景点管理,分门别类建立责任清单,杜绝管理空白。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二、充分吸纳意见建议,抓好提案办理落实

(一)关于构建长江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新格局的建议。目前,我们正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按照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布局,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专项规划,以长江流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重庆文化谱系为依托,以四类主体功能区为支撑,以各类资源家底、山水格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为基础,构建“一轴两廊三区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保护传承弘扬空间格局。“一轴”,即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轴:以中心城区、涪陵、丰都、武隆等为主要节点,统筹利用巴渝传统场镇、长江水陆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轴。下一步,我委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和涪陵区、武隆区、丰都县政府,对《重庆大仙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20年)》进行修订,并做好与“十五五”文化旅游规划衔接。同时,结合巴子五都历史渊源,深入挖掘巴文化底蕴,为大仙女山文旅发展全方位赋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提出打造“两江四岸·山水都市”“英雄之城·红色记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等9条游线。2025年,重点推出“英雄之城·红色记忆”“两江四岸·山水都市”“大足石刻·世界遗产”“壮美长江·诗画三峡”“渝湘快旅·多彩武陵”等5条精品游线。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景区景点提质增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配套逐步完善,实现精品景区串珠成链、核心资源集链成群,巩固提升老牌游线、提质打造新秀游线、塑形培育特色游线。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武隆喀斯特联动南天湖、武陵山,串珠成链,丰富旅游业态和模式,建设生态康养度假产品集群,打造“自然遗产·生态休闲”精品游线。

(二)关于优化青年消费群体沉浸式互动文旅新体验的建议。我们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抢抓产品业态迭代升级机遇,积极探索旅游产品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旅游产品与潮玩体验、自驾旅居、亲子研学、户外露营等要素创新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先后推出沙坪坝磁器口后街、南川“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北碚金刀峡溪降、《重庆·1949》《极限快乐Show2》等产品业态升级版。创新打造《天下大足》《禮宴巴国》《奇遇三星堆》等沉浸式体验新产品,培育形成博物馆游、研学游、低空飞行体验等消费新热点1000余个。今年3月,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明确提出实施“爆款”产品培育。目前,我们正在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打造、业态构造、品牌塑造上持续发力,系统梳理、深化论证、积极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发展潜力的文旅“爆款”产品。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市级调度、压实三地政府责任,指导三地深化文旅体农融合,持续推出武隆喀斯特、丰都名山、涪陵白鹤梁必到旅游产品,鼓励引进优质市场主体,围绕“青年消费群体沉浸式互动文旅新体验”,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打造区域文旅新IP,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三)关于推动美丽重庆文旅产品创新与文旅产业升级的建议。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全市文旅产品创新、业态提升、产业升级,推动重庆旅游“网红”变“长红”。“魅力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开演,“甲亢哥”重庆行宣传全网曝光量达46亿次,“江崖街洞天”特色文旅场景成为游客打卡胜地,充分展现了独具标识度的重庆城市形象。深入推进文旅融合,舞剧《杜甫》入围全国演出市场舞剧类十强、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商演突破60场、川渝联创话剧《谁在敲门》全国巡演。重庆1949大剧院入选全国十大文旅创新案例。强化市区(县)联动,着力推动农旅融合类、游览景区建设管理类、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等项目新增入库及投资放量,完成投资107.32亿元、同比增长35.5%。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目标,努力做好“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产品品质。做强入境游、做优研学游、做好潮玩游、做靓乡村游、做精康养游、做大工业游,开展“渝味360碗”美食评选等活动,推动旅游要素加速集聚,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二是提升旅游服务。持续增强“最宠游客的城市”品牌效应,继续实行封路让桥、夜景照明延时关灯、城市轨道交通延长运营时间等暖心举措,为游客提供品质化、便利化、人性化服务,将游客一宠到底,让每一位来渝游客“宾至如归”、游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三是提升产业能级。强化链主企业招商,加快推进中旅集团、复星旅文等在渝项目建成开放。培育一批旅游名县,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南滨路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文旅项目孵化平台。健全项目滚动推进机制,盘活中国摩等存量项目,实施重庆游乐园等在建项目,启动1491未来设计创意中心等前期项目,储备空天科技博览园等规划项目。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联系人:张畅

联系电话:63235112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