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0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12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 发布日期 ] 2025-07-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09
[ 发文字号 ] 渝文旅函字〔2025〕212号
[ 主题分类 ] 文化旅游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文化旅游委
[ 发布日期 ] 2025-07-23
[ 成文日期 ] 2025-04-25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212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028号

提案答复的函

任其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川渝巴蜀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水平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28号)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各区县、各部门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一)坚持高位聚能,构建多跨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衡华市长在2023年4月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工作。姜辉常委、彦铮副市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宣传、发展改革、文化旅游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重点工作。各区县成立工作专班,谋划推进重点项目。三是强化智力支撑。吸纳行业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深化基础研究,完善文物文化旅游资源体系。一是加强文化研究。系统梳理长江重庆段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遴选文化标识,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开展文化挖掘研究,完成相关课题报告。二是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完成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开展核对和登录。三是梳理旅游资源。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登录。

(三)加快规划编制,优化长江文化保护格局。组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组成规划编制小组,对标国家相关规范启动《实施方案》和《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提请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

(四)强化项目驱动,致力打造标志性成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按照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工程对全市项目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建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项目“一本账”。一是建立《重庆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重点实施三峡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云阳旅游集散中心及云阳博物馆、白帝城大遗址保护、万州天生城大遗址公园、钓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识性项目。二是建立《重庆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2024年重点前期规划研究项目清单》。重点推进重庆水文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二期展示展陈、长寿水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重庆美术公园重庆电厂区域(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建立《重庆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2024年研究课题及节会活动项目清单》。会同市级相关部门谋划提出2024年度拟推动实施的重大研究课题和节会活动,谋划提出2024年重点研究课题14个、品牌节会活动4个,提级办好长江文明论坛、第十五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第八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活动。

(五)坚持文旅融合,着力恢复提振消费。一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塑造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做强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世界内河游轮集群、红色旅游高地、遗产旅游胜地、世界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二是培育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深化实施“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消费提质、运营兴旅、服务优化”五大提质行动,推出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民主村等新景区景点百余个,培育形成低空飞行体验等旅游消费新热点近千个。三是充分释放消费潜能。策划组织“渝味360碗”旅游美食评选、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文旅活动1000余项,密集推出“百万门票互送”“门票买一送一”等惠民措施200余项;深入推进“演唱会+旅游”等消费模式,举办营业性演出6.8万场次,营造欢乐旅游氛围,助力提振文旅消费。

(六)加强宣传推广,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品牌形象。创新举办长江文明论坛、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唱响重庆“最宠游客的城市”等文旅品牌,全面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针对委员提出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规划欠缺、数字赋能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不足、巴蜀文化旅游品牌传播路径不新、巴蜀非遗活态化保护与传承不够等问题。我委将坚持系统谋划、多跨协同,从以下6个方面,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一)加快规划编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进度和最新要求,做好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等规划衔接,进一步修改完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早日提请印发实施。

(二)推动项目建设。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积极申报国家重点项目,争取更多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启动已纳入国家支持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实施三峡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云阳旅游集散中心及云阳博物馆、万州天生城大遗址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启动重庆水文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二期展示展陈、长寿水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强文化研究。组织开展跨学科研究,编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研究书系,力争完成《三峡库区考古报告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数字化视域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古动物科普创新设计研究》《重庆长江文化研究》等课题报告,编撰《巴蜀石窟全集》,形成一批长江文化研究标志性成果。

(四)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培育创建旅游名县(区)。深化实施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城乡旅游市场有效互动,培育打造一批旅游名县(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二是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推动都市休闲、两江游、三峡游轮等核心产品提档升级,做靓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整合资源串珠成链,推出山水都市、壮美三峡、乌江画廊、巴渝古镇、美丽乡村等精品线路以及文物和文化遗产主题游。三是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与交通、农业、商务、体育、科技、教育等跨界融合,培育打造研学、银发、冰雪等新产品新业态,创建一批演艺新空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四是促进文旅消费。创新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推出一批巴渝民宿、重庆好礼、重庆好剧等特色文旅消费品牌,持续深化“渝味360碗”旅游美食评选成果运用,推进解放碑、观音桥、磁器口等都市旅游区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

(五)加强区域合作。联合四川办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联席会议,携手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标志性成果。联合湖北办好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渝鄂轮值主席会议,合作共建三峡旅游、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落实家军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先进省市的成功经验,整体提升我市文旅发展水平。组织前往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市开展调研学习,探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合作共建新机制。

(六)加强宣传推广。办好长江文明论坛、诗行长江等主题活动,依托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奉节)白帝城诗歌节等品牌节会,大力宣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影响力。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4月25日

联 系 人:徐华威

联系电话:67705258

邮政编码:401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