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40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309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 成文日期 ] | 2025-07-31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7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9069553/2025-00340 |
[ 发文字号 ] | 渝文旅函字〔2025〕309号 |
[ 主题分类 ] | 文化旅游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市文化旅游委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7 |
[ 成文日期 ] | 2025-07-31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的复函
A
同意公开
渝文旅函字〔2025〕309号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
提案的复函
文化艺术界别: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长江三峡旅游景点提档优化的建议》(第0960号)收悉。感谢你们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按照2025年7月23日王新强副主席组织召开的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960号提案重点督办会议精神,经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情况
(一)旅游经济持续繁荣。渝东北三峡库区旅游持续火爆,呈现出逐年稳步递增的良好态势,正成为拉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渝东北三峡库区接待游客超4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8.16亿元,同比增长8.7%。2025年1—6月,渝东北三峡库区预计接待游客2350万人次。
(二)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塑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编制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打造“大三峡”旅游发展升级版实施方案》,着力提升长江三峡游轮、峡谷观光探险、平湖休闲度假、高山生态康养等产品业态,做强中国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
(三)景区度假区提质扩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巫山巫峡·神女、巫溪红池坝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丰都南天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州汉丰湖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料评审。云阳县成功创建全市首个世界地质公园,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110家,其中5A级3家、准5A级2家、4A级4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市级旅游度假区8家,初步形成了集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度假区集群。
(四)特色产品供给日臻完善。我市现有长江游轮31艘,其中五星级20艘,总数列全国第一,2024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123.59万人。今年上半年,三峡游轮接待游客54.23万人,游轮平均载客率(床位)76.5%,同比增长2.38%。水上巴士、平湖快艇、休闲轮渡等产品加速发展,多元化水上旅游产品体系加速形成。旅游住宿迭代升级,现有星级旅游饭店27家,占全市21.4%;成功创建甲级旅游民宿1家、乙级旅游民宿2家。旅游商品特色突出,获“重庆好礼”奖项商品80项,获评国家级奖项10个。
(五)文旅融合走深走实。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推出《长江之歌》《三峡传奇》《川江号子情》《牡丹红》等一批具有三峡特色的文艺作品,万州获评“中国曲艺之乡”、梁平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万州南浦剧场获评“重庆演艺新空间”。非遗旅游加速发展,实施国家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92项,建成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3个。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实现渝东北三峡库区各区县博物馆、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至少配置1处的目标,渝东北三峡库区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45平方米/万人。
(六)宣传营销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活动,有效提升长江三峡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央视、人民网、重庆日报等全媒体合作,三峡旅游专题报道超2万篇。推动“与辉同行”深入奉节直播带货,助力奉节脐橙销售60万单。组织开展“山水重庆·渝见三峡”全国网络文旅达人重庆采风活动,微博、抖音话题阅读量超过1.32亿人次,相关话题登上微博重庆同城榜前十。
(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倾力帮扶巫山县竹贤乡,完成《巫山县竹贤乡乡村振兴规划》《巫山县下庄片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94个,完成投资3亿元。渝东北三峡库区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7个、智慧旅游乡村13个。巫山县、城口县、丰都县3个乡村旅游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奉节县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共计13条,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八)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开展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复核不可移动文物21993处,新发现文物点331处。建成全国首个文物保护装备基地、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数字博物馆等重点文物科技项目,整体推进万州天生城、忠县皇华城、奉节白帝城、云阳磐石城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功举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进会议,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忠县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县。
(九)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迭代更新三峡库区A级旅游景区危岩地灾隐患清单,对27处风险点落实动态监测和防范措施。开展高风险旅游项目排查整治,专项检查文旅场所消防安全6次,指导整改隐患422处;联动交通、体育等部门,开展游船、漂流等水上项目检查,督导整改隐患44个。常态化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特别是A级旅游景区“体检式”暗访检查,持续开展“三峡游”专项整治,加强负面舆情监测应对,守住三峡文化旅游安全底线。
二、吸纳建议,谋划举措,全面抓好建议办理落实
(一)关于“构建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机制”等系列建议。一是目前建立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渝鄂轮值主席会议、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有效推进产品共建、市场共促、品牌共创、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市场共治、效益共赢。二是我委已于2021年1月印发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当前正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进行深入调研论证、优化提升。三是我们一直坚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对三峡游轮停泊、岸电、垃圾运输等给予优惠,对游轮组客游览长江沿线景区景点给予奖励,但鉴于市、区(县)财政较为紧张,优惠奖励政策出台和执行较为困难。四是我们大力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积极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预计今年内完成相关手续、正式落户。
(二)关于“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多业共生新业态”等系列建议。一是在《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中进行专章表述,着力打造大三峡旅游标志性成果。二是注重提升三峡旅游消费,印发实施《重庆市2025年暑期文旅促消费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联合携程等平台发放惠民补贴1500余万元,整合高德、滴滴等平台及中石化发放文旅出行补贴近9000万元,带动文旅综合消费超10亿元。三是大力支持涪陵、丰都、武隆联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赴武隆、丰都调研指导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指导武隆区、涪陵区、丰都县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REITs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等工作。
(三)关于“拓展分众多维新传播提升品牌价值”等系列建议。我们一直注重文旅宣传推广,开展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征集,成功推出“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口号,全矩阵传播量突破12亿人次。策划推出重庆四季好风光等主题宣传,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甲亢哥”重庆行成为现象级引流事件,重庆文旅传播指数稳居全国前十。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吸纳建议,大力推广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推出重庆四季旅游攻略和优质线路手绘地图,迭代升级文旅形象表达体系。联动央视总台推出《渝见·巴山蜀水》融媒体项目,整合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打造“我的重庆—2025城市巡游记”等新IP。持续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提升重庆文旅品牌形象。
(四)关于“提升具有国际便利度的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我们在《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具有国际便利度的配套体系”,会同16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重庆市入境旅游促进计划(2024—2026年)》。今年1—6月,我市接待入境游客92.3万人次,同比增长77.2%,较2019年同期增长220.5%。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落户重庆契机,整合打造入境游精品线路,开展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
三、聚焦重点、服务大局,推动大三峡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围绕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目标,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拳头产品,加强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持续擦亮“壮美长江三峡”文旅名片,推动三峡库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产品打造,做靓“壮美长江三峡”名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载体,贯通沿江核心景区,带动腹地文旅资源深度开发,推进奉节白帝城·瞿塘峡、万州高峡平湖等沿江景区提档升级和丰都南天湖、云阳龙缸等两侧腹地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壮美长江三峡文旅景观带。提升三峡游轮品质,发展“水上巴士”观光快船,建成一批游轮游艇基地。串珠成链打造“壮美长江·诗画三峡”精品线路,释放云阳恐龙地质公园、三峡之巅等新晋项目市场热度,依托三峡游轮串联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奉节白帝城·瞿塘峡、云阳张飞庙、万州天生城等核心资源,推动三峡游由传统游轮观光游向两侧腹地游拓展。
(二)聚焦文旅融合,培育新兴业态。研究制定《重庆市文旅“爆款”产品培育工作方案》,重点培育三峡之巅、天生城等文旅“爆款”产品,做大入境游、研学游、潮玩游、康养游、工业游等主题游产品。提档升级《归来三峡》《烽烟三国》等一批演艺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演艺场所创评重庆市演艺新空间,培育打造一批文创园区和艺术之乡。持续做靓“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品牌,重点推进奉节木雕、梁平竹帘、万州“谭木匠”木梳等系列产品开发。挖掘提升乡村民俗文化内涵,促进传统乡村旅游向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业态转型发展。
(三)聚焦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强化“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品牌口号推广,进一步深化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和渝东北区域旅游协作等机制,协同开展宣传推广。强化与四川交流合作,协同推进“畅游巴蜀”“百万职工游巴蜀”等市场措施落实,扩大“川渝互游”“川渝同游”规模。持续打造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品牌节会活动,着力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影响。创新打造高铁宣传矩阵,谋划制定高铁旅游品牌营销策略,构建“高铁为媒·旅游唱戏”的宣传营销新体系。开展“爱尚重庆·渝悦消费”系列主题消费促进活动,打造“重庆消费”名片,全面提升“巴渝新消费”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聚焦畅联畅通,完善“快旅慢游”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宜涪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沿江高速南线一期等骨干通道建设,持续完善万州、巫山等机场设施功能,实施一体化协同运行,加密开行国内运输航线,促进旅游和通用航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助力大三峡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协同加强政策保障和机制创新,持续优化“最后一公里”接驳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交通服务保障。
(五)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品质。升级“高品质文化生活”“巴渝文物”“惠游重庆”应用,完善旅游服务、品牌推广、在线监测等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推进“大三峡”智慧旅游模块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功能,推进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旅游引导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提升入境游客住宿登记、支付服务等便利化水平。
(六)聚焦文物保护,传承长江文化。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提请印发《关于打造大三峡文旅新地标的意见》,唱响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系统梳理重庆长江流域文物资源,加快推进奉节白帝城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力支持万州、奉节等区县博物馆改扩建,推动重庆三峡库区博物馆群打造成为长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七)聚焦政策引导,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加强出入境政策的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拓展入境旅游跨区域联动线路,提升重庆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和国际消费目的地知名度和吸引力。集成免签、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多项出入境政策,叠加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的跨区域口岸签证协作机制,为来渝外国人提供最全、最优的口岸入境政策保障,提升我市国际交往和同达便利度。深化成渝口岸协作机制,推动成渝入境游旅行社口岸团签“川渝通办”,促进成渝两地入境游市场一体化发展。
(八)聚焦生态保护,优化旅游环境。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将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垃圾分类、禁限塑等规定纳入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创建评定指标,把牢生态环保前置审查关。聚焦高风险游乐项目、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等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实施文旅市场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强迫购物、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为“大三峡”旅游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市场环境。
此复函已经高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7月31日
联 系 人:周晓波
联系电话:63235115
邮政编码:401123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