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推动文化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以来,沙坪坝文化传承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文化驱动、景点带动、产业拉动,让文明“活”起来、旅游“热”起来、腰包“鼓”起来,不断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转变,形成以文旅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样板和示范。
一、强化文化驱动,让文明“活”起来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梦想课堂”“家风润万家”等活动各87场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183个,实现阵地全覆盖。推进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2%。
二是夯实乡村文化阵地。实现基层文服中心全域覆盖、应急广播指挥系统全网共享,建成乡村美术馆2个、乡村会客厅3个,新增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基地2家。开展流动文化进村活动200场,表演唱《又听山乡唢呐声》获得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重庆选拔活动曲艺类一等奖,《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研究报告》获批2022年度全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课题研究并立项。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推广“积分制”,将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成效与积分结合起来,兑换率达90%,逐步实现村民由“站着看”到“共同干”的转变。
二、强化景点带动,让旅游“热”起来
一是强化品牌打造。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打造三河村、歌乐—中梁乡村振兴示范带。
二是优化旅游线路。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设立乡村旅游标识标牌91块,建设精品旅游民宿5家。
三是深化节会活动。成功举办郁金香节、桃花节等农旅节会活动以及乡村村晚、乡村故事会等乡村文化活动30余场,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三、强化产业拉动,让腰包“鼓”起来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新建火龙井粮蔬基地等8个种养基地,提档升级太寺垭森林公园等产业基地16个,示范推广20余个农业新品种,打造“中梁好物”等3个公共品牌,10个农产品成功申报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二是做精做优文创产业。打造缙云山文创产业集群,“远山有窑”“缙泉烧”等28个文创产业提档升级,三合美术馆、伴山漆画等项目建成营业,麦集公社、缙水青木民宿露营基地项目加快推进。
三是做深做实电商产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光纤网络基本实现通组到户,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0.8亿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