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动态 > 通知公告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

日期:2024-04-11

2023年,市文化旅游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履行生态环保工作职能职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不断提升“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品牌影响力,助力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根据《重庆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渝环〔2023120号)要求,现将市文化旅游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基础。全面完成全市旅游资源普查,收录旅游资源单体15026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3040个、五级旅游资源单体128个,形成《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重庆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便览》《重庆市特品级旅游资源图册》等一批成果,建立重庆市旅游资源数据库。通过普查摸清了全市旅游资源“家底”,为文化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支撑和依据。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对全市五级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并整合提出申报资源名录,成功列入首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17项。

(二)持续强化生态旅游和文化娱乐场所环境日常监管一是开展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国家和市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评定前置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开展旅游品牌创建评定。二是持续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做好A级旅游景区与旅游星级饭店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A级旅游景区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旅游星级饭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A级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创建评定指标,并作为创建评定的长效机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四是开展文化娱乐场所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以高(中)考、高职考试等特殊时段和关键领域,对全市文化娱乐场所开展环境噪音管控清理整治行动,市区两级共出动执法人员2850人次,出动车辆280余台次,联系39个考区(103个考点,检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50家次,歌舞娱乐场所305家次,游艺娱乐场所69家次,书报刊市场60家次,音像制品市场60家次、网络游戏市场45家次,现场整改问题150余个。

(三)持续推进生态旅游品牌创建坚持把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将生态优先理念深度融入旅游目的地建设,突出特色、区域联动、精准发力,文旅融合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制订出台《重庆市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同时,启动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创新推进景区大气负氧离子监测发布工作,会同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印发实施《重庆市生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监测与发布工作建议方案》,监测发布生态旅游景区大气负氧离子指数,推进绿色旅游发展。成功打造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丰都南天湖等一批生态精品景区、度假区。同时,依托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工程,加快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度假”转变,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研学科考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二、工作成效

(一)推动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从五个维度提出定量指标、构建目标体系,从7个方面提出26项具体任务,对20242027年重庆旅游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充分彰显重庆旅游辨识度,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二是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印发实施《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召开2023年重庆都市圈文化旅游协作联席会议,组建川渝文旅企业联盟等各类合作联盟27个、签署合作协议86份。纳入双城经济圈建设文旅重大项目21个,其中川渝联建项目7个,累计完成投资169.8亿元。三是扎实推进区域联动。深入实施《重庆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沿着长江读懂中国 万里长江行”重庆段宣传推广活动,召开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23年渝鄂轮值主席会议。召开2023武陵文旅大会,推动鄂湘黔相关市区县加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

(二)推动生态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持续扩大文旅产品供给,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合川钓鱼城通过国家5A景观质量评价。新评定A级景区31家,A级景区累计达到293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通过5A景观质量评价2家、4A级景区152家。新认定市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市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32,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成功获评五星级饭店3家;甲级旅游民宿1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五星级游轮2艘;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1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典型案例1个;入选“读李白·游神州”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资源点13,入选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精品线路9推出节庆旅游主题线路100、旅游民宿190

(三)推动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全市培育形成露营地28个,推出自驾精品线路47条、旅游新玩法29项,2023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其中,武隆区依托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活龙口露营基地;石柱县推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依托石柱县冷水镇、G50沪渝高速公路冷水服务区,高标准打造冷水·风谷休闲度假营地,成功获评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南川区打造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精品线路,吸引超10万自驾游爱好者前往打卡;北碚金刀峡溪降、两江新区华夏航空沉浸式航空飞行体验渝北潮玩·际华园等一系列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引领全市旅游业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武隆、巫山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加快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武隆荆竹村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开展重庆市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工作,遴选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48个,目前全市有市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87个。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酉阳县酉州苗绣非遗工坊、彭水县苗绣非遗工坊3家工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土家织锦、“边城韵”茶旅融合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全国第一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阿依河社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和《城口县东安镇:巴山原乡的农旅融合之路》成功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策划推出乡村旅游线路200多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成功举办重庆非遗购物节、重庆非遗暨老字号博览会、渝东南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成果展、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歌展演,开展非遗展销400余场次,展出产品2000多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按照《关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意见》《重庆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文旅模式创新突破,打造一批生态旅游产品,释放旅游消费潜能,全面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多业良性联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一)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支持露营地、汽车营地发展,鼓励旅游景区推出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新玩法,满足游客多场景、多时段、多元化需求。对照标准,积极动员组织符合条件的区县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文化创意街区品牌,示范引领重庆工业旅游发展。进一步推进实施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培育等级旅游民宿品牌,引导重庆生态旅游民宿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开展旅游休闲街区评定,注重主题化、体验化和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支持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等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推进民俗生态旅游品质提升。立足渝东南武陵山区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特质,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公布一批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乌江画廊文旅示范带,跨区域推动建设乌江风景道。提质升级武隆仙女山、酉阳桃花源、黔江濯水古镇等景区,整合打造渝东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带—精品线路体系。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展演。

推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充分挖掘生态、民俗、农耕、气候等资源,深度拓展乡村旅游功能,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新空间。发展都市田园乡村旅游,打造一批都市田园旅游精品景区都市田园旅游带。统筹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依托旅游景区、城市郊区、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农事活动、节庆活动等体验性产品,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综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主题公园、生态博览园、乡村博物馆等新兴业态。

(四)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借助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等大型节庆会展动,加强对各类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宣传推广,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做好旅游商品赛事工作,积极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办好“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活动,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美誉度。赴重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提升“最宠游客城市”品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