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解读:《研学旅行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DB50/T 1373-2023)
标准制订背景:世间万物皆学问,通过研学旅行,改变了目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状,让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生动,让孩子们真正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寓教于乐,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研学旅行基地是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具备教育与游览、校园与景区的多重功能,是研学旅行的关键要素,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营地具有完善的行业规划和成熟的营地运营管理体系,体育户外、探险、社交属性明显;俄罗斯营地强调集体活动;日本营地课程体系完备,关注体能和心理成长。我国营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家连续的政策利好、庞大的用户规模、活跃的投融资驱动下,我市研学旅行基地将迎来快速发展。
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按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的标准编写原则,从术语和定义、总则、等级划分、等级评定等方面考虑,用标准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研学旅行服务的满意度,培育研学旅行逐步成为旅游发展创新的增长点。
标准内容说明:
一、本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定。
二、本标准第3章术语和定义,给出了研学旅行基地的定义。
三、本标准第4章总则,明确了研学旅行基地评定的基本要求,强调研学旅行基地的法人资质、功能性和安全性。
四、本标准第5章将研学旅行基地分为三个级别,由低至高分别是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同时规定了三个级别的必备条件。必备条件包括选址、场所、教育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专业人员、服务人员、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管理制度、教育与体验、服务监督共11项。
第5.2.2.1条“一次性能容纳300名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及第5.2.10.3.1条“每批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天”来源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南的通知》(渝教基发〔2019〕9号)。
第5.2.10.2条课程体系及表A.1中第2.2条教育与体验,来源于《研学旅行承办方服务规范》(DB50/T 1074-2021),保持了地方标准的一致性。
第5.2.10.3.2条“研学旅行团体的体验教育课程项目,每天时间不少于45min”来源于《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
五、附录A。研学旅行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采用要素评价法,即对服务质量要素水平,采用打分法评价,将每项要素评价得分叠加,得出评价结果。服务质量要素内容包括:两个大项(服务保障、服务提供)、10个分项、47个次项。
表A.1中第1.2条场所,营地总面积宜达到0.6km²以上;活动区面积宜在5000 m²以上。第1.4.3条盥洗室数量应满足要求,盥洗台及水龙头至少按照1:20设置及第1.4.4条沐浴设施应男、女分立设置,淋浴喷头数量应按不少于1:20设置。来源于《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4部分:青少年营地》(GB/T 31710.4-2015)。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