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深入推进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大足区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把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作为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抓手。两年来,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获评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区,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列全市第2位。
一、抓好规划编制,共谋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共编总体方案。大足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前往资阳对接工作,组织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总体方案》编制,明确“一轴两区两带”空间布局。二是强化规划衔接。我区积极与资阳市共同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就示范区产品体系、遗产保护、航空高铁高速时代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市场、资源、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推动出台《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三是争取国省(市)赋能。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指向,充分借助川渝合作平台,积极谋划项目合作争取国省(市)赋能,为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注入发展动力。与资阳共同策划包装川渝石刻文化公园和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2个打捆项目,大足片区项目覆盖全区范围,包含文物保护利用、“文旅+”新业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目前,大足和资阳已同步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资料录入省(市)系统工作,正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委支持。
二、建立合作机制,共促文旅全面融合
一是推进跨区域协同机制共建共享。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合办公室等工作机构。两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8次率队对接工作,协同召开12次推进会,互派2名处级干部挂职,形成了高度协同的工作格局。两地政府间签订《文旅联动融合发展备忘录》,共推15项文旅合作事项。发起成立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等6个文旅联盟,联合签订14个专项协议,两地在文化干部互派互训、文旅项目共推共建、文艺交流有声有势等方面制度化、常态化。各部门(单位)互访对接签订专项合作协议,产业协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二是推进石刻保护工作。大足石刻研究院与安岳石窟研究院在文物保护研究、传承利用、重大科研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合作,持续推进10个石窟文物本体保护项目,联合开展创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前期工作,在统一景区管理制度、旅游导视、标识标牌等方面达成共识。三是共塑文化旅游品牌。大足联动资阳等地共同参与策划“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品牌,共同在北京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摄影联展,互邀参加文旅活动10余次,联合包装主题旅游商品20余种。大足石刻、安岳毗卢洞(紫竹观音)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今年9月,将在原有基础上,联合资阳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双方在文艺创作和旅游营销方面持续开展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资源整合,共推重大工程项目
一是持续推进川渝共建项目。扎实推进涉及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3个共建项目。石刻文创园区大足石雕石材产业园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期正在施工,安岳园区完成文旅装备制造产业园挂牌,正加快企业招引入驻。大安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启动建设,改造提升稻(虾)基地2000亩、中药材基地1000亩。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持续推进,效果明显。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争取成渝中线高铁途经大足石刻、安岳县、乐至县并设站,协同配合启动建设。加快铜梁经安岳至资中高速前期工作。开展大足至安岳高速项目研究论证纳入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三是联合开展文旅项目招引。联合参加四川文化旅游投资阳大足会、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举办文旅投资专题推介会,共签约项目50余个。资阳大足两地高新区联合入围首批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同实施以企招商,建设完成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互动发布信息1898条,实现企业配套产值7.8亿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