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文化旅游委,两江新区社发局、市场监管局,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文化旅游局,市文化旅游委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四川省文物局,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有关会议要求,深化川渝两地文化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现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7月15日
附件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5年新征程开局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示批示和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要求,以走廊建设引领区域发展,以改革联动促进创新发展,川渝两省市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重点抓好7个方面、29项任务。
一、持续推动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1.继续推进申遗工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组织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文本团队和相关单位提供预评估补充材料,按照预评估报告意见编制申遗文本。推动国家文物局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签署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遗备忘录。推进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中国传统盐业遗产、蜀道(重庆段)、申遗工作。(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2.推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争取国家文物局联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和重庆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共建资阳—大足石窟寺等文物主题游径。(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3.加强宋元山城遗址研究阐释。召开“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学术研讨会”,推进川渝地区宋元山城体系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合川钓鱼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项目数字展厅和陈列中心,开展考古调查勘探与资料整理。(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文物保护与考古处)
4.联合办好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推动两地文化文物交流常态化机制化。加快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5.组织编制《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暂定名)》,联合创建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做好迎接文化和旅游部对新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等工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非遗处)
6.深化川渝两地非遗保护协作机制,举办巴蜀非遗品牌大会、川渝曲艺展演大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重庆分会场、长江非遗交流展示活动和协同机制会商活动等,打造具有川渝特色、巴蜀韵味的文化旅游新名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非遗处)
二、加强文化艺术交流
7.联合办好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做好文华奖、群星奖评选等重要活动,组织100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60个群星奖参评作品、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参演参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
8.加强艺术精品创排。按照“新创一批、复排一批、打磨一批、储备一批”思路,联合创排话剧《谁在敲门》,重点推进川剧《梦回东坡》《巴蔓子将军》、舞剧《蜀道》《三国志》《超燃青春》、民族音乐会《阿科惹·娇阿依》等新时代作品创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
9.共同推进落实《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推动“振兴川剧”。完善院团交流展演机制,持续抓好川剧艺术精品创作、戏曲惠民展演、理论研究等保护传承工作。推动完善川剧人才学历教育、名家传戏与青年人才培养等机制。举办“百场百戏”展演,进一步丰富川剧艺术产品和服务供给。(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政策法规处、人事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艺术处、政策法规处、人事处)
10.继续深入打造“成渝地·巴蜀情”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川渝乐翻天、巴蜀合唱季、2025年川渝地区“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大赛活动、“阅·见西部”第二季阅读品牌推广活动、2025成渝双城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系列活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公共服务处)
11.深化“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建设成果,推动一卡通四川省全覆盖,并扩大文献服务范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公共服务处)
12.实施“巴蜀高铁掌书廊”项目,覆盖重庆市内15个高铁站点,在成都东站站点打造文旅融合展示及沉浸式阅读体验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公共服务处)
三、培育高品质文旅产品
13.积极争取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现场会,加快指导宜宾、泸州、乐山等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万州天生城、云阳磐石城、两江新区多功城等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资源开发处)
14.支持共推大巴山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指导城口亢谷旅游度假区、开州汉丰湖旅游度假区、万盛黑山旅游度假区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提升,广元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绵阳仙海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合川钓鱼城、巫溪红池坝和巴山大峡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宜宾兴文石海洞乡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培育打造一批“爆款”文旅产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规划发展处、资源开发处)
15.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和国际性研讨会,推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等红色题材展览21个;举办2025年四川省讲解员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联合开展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革命文物处、资源开发处)
16.推进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东大路”(内江—荣昌)、“东小路”(资阳—大足)示范段,组织召开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发展联盟联席会,打造“古道有礼”文创品牌,开展成渝古道旅游宣传季。(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宣传推广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宣传处、资源开发处)
四、打造巴蜀特色文旅消费目的地
17.办好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十一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第十四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九届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组织各地储备一批、新签约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成熟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文旅项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产业发展处)
18.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牵引带动作用,培育低空文旅、演艺新空间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提升下浩里、陶然居国潮美食街区等消费场景。以“山城人家”“山城小巷”“山城大厨”为抓手,做靓“渝味360碗”美食品牌,引导发展“美食+直播”“美食+演艺”等新消费场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产业发展处)
19.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活力。围绕春节、“五一”、端午、国庆假期和寒暑期等消费旺季,开展贯穿全年的文化旅游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游四川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开展“百城百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专项活动,全面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增效。联动金融机构、线上平台、文旅企业发放文旅消费惠民消费券、出行补贴等,采用无门槛直补、满立减、折扣等优惠形式,举办系列形式多样促消费活动,撬动文旅市场消费增长。(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产业发展处、市场拓展处)
20.持续深化推进“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持续鼓励和引导川渝两地A级景区参与“百万职工游巴蜀”等惠民活动,完善“百万职工游巴蜀”项目构架及系统建设,积极引导川渝两地工会职工出行,壮大品牌效应,拉动文旅消费,带动旅游和文化演艺市场的大繁荣。(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宣传信息中心,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资源开发处)
五、联合开展宣传推广
21.川渝联合实施文旅宣传推广,加强内容合作,共同策划活动,相互宣传推广引流,持续加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宣传处、市场拓展处)
22.举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产业联盟成立大会,联合发布推广文旅资源、精品线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宣传推广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
23.联合参加境内外重大展会活动,宣传推广巴蜀文旅资源,联建“入境旅游首站”,推出“成渝飞”航旅融合品牌,发布首批10条“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联程线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宣传推广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六、推进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24.加快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探索文旅资源集聚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产业发展处)
25.继续加强两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指导两地毗邻市区(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开展协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管理处)
七、完善共建机制平台
26.继续做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议的组织工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规划指导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拓展处)
27.出台《川渝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免罚清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督局,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市场管理处)
28.持续推动川渝互派干部挂职交流,2025年双方继续互派1名干部交流挂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组织干部处)
29.举办川渝两地文旅系统中青年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任务,着眼能力提升,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让中青年人才成为助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重要力量。(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人事处)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部门政府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省区市文化旅游系统网站